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11GGJS-164)

作品数:4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贾滕胡现岭更多>>
相关机构:周口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史学》《党史研究与教学》《长春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乡村农村基层干部征粮积极分子土改运动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论建国初期的乡村干群关系——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例(1949—1954)
《安徽史学》2013年第1期78-84,128,共8页贾滕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改背景下的乡村秩序重构与灾害应对研究--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中心的考察(1947-1954)>(09CZS024);2011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革命背景下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研究>(2011GGJS-164)的阶段性成果
建国初期,党—国家通过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乡村社会革命运动为载体,实现了政权下乡与党团下乡;通过培训及在历次群众运动或完成上级任务的过程中、从大量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以贫雇农为主的乡村干部的方式,解决干部的来源问...
关键词:建国初期 乡村干群关系 时代特点 商水县 
阶段性变动:乡村土改运动中积极分子生成与淘汰机制研究——以河南商水县为例(1947-1953)被引量:7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年第3期67-75,共9页贾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土改背景下的乡村秩序重构与灾害应对研究--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中心的考察(1947-1954)"(09CZS024)的阶段性成果;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革命背景下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研究"(2011GGJS-164)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对商水县土改运动的过程——急性土改、剿匪反霸清算、土改、土改复查与民主建政等几个阶段的考察,可以发现在不同的革命阶段,具有不同行为特点的积极分子相继出现,同时部分旧积极分子遭到淘汰。积极分子之所以有阶段性的变动,与其...
关键词:积极分子 阶段性变动 生成与淘汰 土改进程 商水县 
新解放区征粮运动中的农村基层干部行为选择——以河南商水县1950年夏征为例被引量:8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年第3期76-82,共7页胡现岭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改背景下的乡村秩序重构与灾害应对研究--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中心的考察(1947-1954)"(09CZS024)的阶段性成果;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革命背景下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研究"(2011GGGJS-164)的阶段性成果
建国初,征粮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中心工作,由于农村基层干部既是"干部"又是"农民"的双重身份,使其在征粮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充满了矛盾。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本乡或本村的负担做出过努力,但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矛盾或者对立的时候...
关键词:新解放区 征粮 农村基层干部 行为选择 
从“革命”到“革命”:建国以来教育主题词的演变——以“革命教育”到“教育革命”的转换为例被引量:1
《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333-335,357,共4页贾滕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11GGJS-164)
建国前30年,党和国家推行以革命为主题的教育,主要是出于在夺取政权的基础上为巩固政权服务的目的;改革开放30余年,教育领域的改革与革命,体现出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要求。教育从"革命"到"革命"的演变伴随着中华...
关键词:革命教育 教育革命 民族国家需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