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664)

作品数:24被引量:7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冯雪红安宇王玉强徐婧聂君更多>>
相关机构: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宁夏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文化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生态移民藏族生态移民研究石刻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藏族生态移民学校教育认知与地方性知识的调和被引量: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48-53,共6页安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NCET-12-06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甘宁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筑牢生态屏障路径研究”(19BMZ149)阶段成果。
“上学可以找到好工作、可以考公务员、可以获得更多收入”,这是当下三江源地区藏族较为一致的认识,因此,让孩子能正常上学成为这一地区藏族愿意接受生态移民搬迁安排的重要原因。在当地基层干部的叙述中,学教教育不仅能对移民的生活产...
关键词:教育认知 地方性知识 生态移民 藏族 
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与重构--以三江源生态移民社区的狗为视点被引量:1
《民族学刊》2020年第6期59-67,162,163,共11页安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NCET-12-06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甘宁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筑牢生态屏障路径研究”(19BMZ149)资助。
政府、学者、媒体、宗教和移民自身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使得“移民新村”成为一个多种力量交织的场域,其中“非人”生物也是重要的建构力量。而流浪狗这一被国内学者所忽略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从生态移民社区...
关键词:生态移民新村 流浪狗 人与自然 重构 
甘青地区藏族生态移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多层面向探究被引量: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9期24-30,共7页安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NCET-12-06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甘宁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筑牢生态屏障路径研究”(19BMZ149)阶段性成果。
"美好生活"是人类学研究的最新趋势和研究转向。在甘青地区,生态移民政策重塑了藏族移民的生活样态和机会结构,影响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定义、建构和实践方式,具体体现为七个层次的美好生活观念。吃穿是美好生活的基本诉求;资金是...
关键词:甘青地区 藏族生态移民 美好生活 多层面向 
青海藏区石刻的流动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变迁——一个三江源生态移民村的个案考察被引量:2
《民族研究》2019年第2期75-87,M0004,共14页冯雪红 向锦程 张梦尧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项目编号:NCET-12-0664);北方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青南藏区生态移民搬迁与石刻文化传承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17MYA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和日村是青海藏区三江源的一个生态移民村。和日村藏族石刻在搬迁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流动样态。搬迁前,石刻主要从住寺僧人流向石经墙,从没有牛羊的村民流向外村牛羊较多的村民,从普通村民流向石经墙。石刻的流动构筑了以石刻为基点的村...
关键词:石刻 青海藏区 宗教世俗化 
日常之蔽:以三江源厕所变革为例透视田野细微经验被引量:3
《民族学刊》2018年第5期29-37,104-106,共12页冯雪红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项目编号:NCET-12-0664);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及可持续生计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GLR03)阶段性成果
民族学/人类学是关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研究,但是最为日常的排便或上厕所行为在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中却是缺席的。尤其是人类学家自己如何在田野中解决这一问题,极少出现在他们公开出版的著作中。然而这一最为学者所忽略的现象,却与社会...
关键词:厕所 粪便 生态移民 厕所革命 人类学 三江源 
传统的发明:和日村藏族石刻流程、工具与技艺被引量:2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64-73,共10页冯雪红 向锦程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NCET-12-0664);2013-2014年度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及可持续生计策略研究"(2016GLR03)
青海和日村是响应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的一个生态移民示范村,属于整村搬迁。在牧区草山时,和日村的祖辈们有少数人从事石刻,主要刻制藏传佛教经文及其他宗教用品。搬迁后,传统的石刻手艺为移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如今石刻已成为搬...
关键词:和日村 生态移民 藏族石刻 石刻工具 石刻技艺 
“生态场域”的范畴内涵与学术意义被引量:12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9-28,共10页张廷刚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NCET-12-0664);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及可持续生计策略研究"(2016GLR03)
现代与传统的分离与断裂,产生了物质至上与异化消费的理念,一定意义上导致社会失序;使社会回归有序的路径就是建构"生态场域"。"生态场域"蕴藏秩序、本位、互动、超越四个层次内涵,具有对等、融入、良性、多元四个特征。建构"生态场域"...
关键词:场域 生态 生态场域 良性 
畜牧业的式微与石刻业的兴盛——青海和日村藏族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民族志被引量:5
《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第2期94-103,共10页冯雪红 王玉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NCET-12-0664);2013~2014年度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及可持续生计策略研究"(2016GLR03)的成果
青海泽库县和日村生态移民凭借自身的文化传统发展出了适合当地消费模式的特色产业——石刻业,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围绕石头产品的加工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游牧到定居,不仅带来了和日村生态移民身份的转换,也使其生计方式...
关键词:和日村 生态移民后续产业 石刻 
首次提出“三江源生态移民飞地”的一部专著——《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评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89-189,共1页冯雪红 向锦程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项目编号:NCET-12-0664);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及可持续生计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GLR0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这里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和"地球之肾"。为保护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和减小对三条河流流域的生态威胁,我国于2004年投资75亿元,实施国家标志...
关键词:移民研究 三江源区 地球之肾 中华水塔 汇水区 国家标志 河流流域 总体规划 三条 
藏族石刻文化研究述评被引量:1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6年第2期241-249,共9页冯雪红 向锦程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青牧区藏族生态移民产业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NCET-12-0664);2013-2014年度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及可持续生计策略研究”;(2016GLR03);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三江源地区藏族生态移民社群及其关系研究——以青海泽库和日村为个案”(YCX1602)的阶段性成果
在历史的长河中,藏族先辈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石刻文化遗存,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的玛尼石堆,绘凿在悬崖峭壁上的摩崖石刻,以及立于寺院周围的碑刻等,虽不似中原地区石刻种类的繁多,但这些石刻遗存将藏族的历史与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世...
关键词:藏族石刻文化 藏区岩画 玛尼石刻 摩崖石刻 碑刻 格萨尔石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