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W007)

作品数:14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谭善明赵文兰赵俊芳齐登红王孝伟更多>>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化研究》《山东社会科学》《文艺评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柏拉图修辞灵魂哲学身体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的广义修辞学考察被引量:4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81-87,共7页谭善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ZW00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ZWB006);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经费资助项目
作为一种话语场域,期刊汇聚了修辞文献,而作为一种话语表征,期刊也见证了广义修辞学的蓬勃发展。通过对文艺学界两种重要期刊和一个广义修辞学专栏的修辞研究相关文章的分析可以发现,广义修辞学转向构成了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的一种态势...
关键词:广义修辞学 文艺学 期刊 
论米兰·昆德拉小说《身份》中自我与镜像的可见性和不可见性
《当代外国文学》2019年第1期95-101,共7页谭善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审美视野中的转义修辞研究"(13BZW007)阶段性成果;江苏高校"青蓝工程";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经费资助
在镜像与自我、可见性与不可见性的交织中探索人的生存之谜,这是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身份》的一大主题。自我的镜像既依赖于他者而存在,同时又是自我创造的神话;这种镜像既能让自我因摆脱"不可见性"而兴奋,同时又产生了对"可见性"的恐...
关键词:米兰·昆德拉 《身份》 自我 镜像 可见性 不可见性 
哲学与修辞学之争——柏拉图与智术师的对话被引量:1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191-196,共6页谭善明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审美视野中的转义修辞研究"(13BZW007);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智术师和修辞学是柏拉图及其哲学的有力竞争者,在其对话中一再出场。无论是"尺度"之争还是"逻各斯"之辩,哲学似乎都与修辞学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强调真理追求和灵魂提升,带领人们走上一条"向上之路",这不仅是为了个人更是为了整个城邦的幸...
关键词:柏拉图 智术师 哲学 修辞学 竞争 
图像与灵魂运动——论柏拉图对话中的“图像”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8年第2期89-98,共10页谭善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审美视野中的转义修辞研究"(13BZW007)阶段性成果;江苏高校"青蓝工程"支持
柏拉图对话中充满着大量的图像:一方面他从真和善的角度批判图像的虚假和图像制造者的不良动机,另一方面对话中又使用了众多意象、比喻和寓言等"文学图像"。对话中苏格拉底对图像问题的关注焦点在于:"肉体之眼"的观看活动将开启"灵魂之...
关键词:柏拉图对话 图像 灵魂运动 
论陌生化理论中的审美偏离及其限度被引量:3
《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2期15-19,共5页谭善明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审美视野中的转义修辞研究"(13BZW007)的阶段性成果
陌生化手法以转义表达突破本义表达,主要是通过修辞手段制造话语形式上的偏离,使人们停留在对话语的审美感受中,这种形式上的审美偏离可以从语言层面、艺术规范层面的偏离以及文学对现实的背离三个方面来理解。在陌生化理论中,文学被看...
关键词:陌生化 审美偏离 限度 修辞 
论柏拉图“哲学修辞”中的转义问题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88-91,共4页谭善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美视野中的转义修辞研究"(13BZW007)阶段性成果
柏拉图在其对话中,并未把修辞学看成是哲学的对立面。对转义的重视促使柏拉图重新规划了一种"哲学修辞",其目的在于打开一条灵魂提升之路。转义在话语活动中的意义在于以美的言辞制造话语形象。修辞学因此有着强大的力量,对话中的苏格...
关键词:柏拉图 哲学修辞 转义 
形式因与目的因的统一——叙事理论中文学形式问题的美学反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447-452,共6页谭善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07)
无论是对叙事技巧的揭示还是对叙事语法的描述,都让人觉得文学世界与审美世界的传统关系不复存在了,这是因为文学的审美维度从两个方面被缩小了:一是将审美性等同于文学性,又将文学性定位于形式技巧层面;二是为了维持文学的本体性而排...
关键词:叙事理论 形式因 目的因   
从压抑到炫示——视觉文化中的身体转向
《文化研究》2016年第2期57-67,共11页谭善明 
国家社科基金“审美视野中的转义修辞研究”(13BZW007)的阶段性成果
身体和精神一样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不过在美学和艺术史上,身体一直被视为欲望的根源和对象而受到压抑。只有到了当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的关注从理性转向感性,身体才逐渐得以脱去形而上学覆盖其上的衣服,似乎身体本身得以解放。这使...
关键词:身体 视觉文化 压抑 炫示 
欧茨《他们》之荒诞性特征探析
《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99-103,共5页王孝伟 齐登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审美视野中的转义修辞研究"(项目编号:13BZW007)的阶段性成果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所著长篇小说《他们》中的温德尔一家三代人在充满贫困、混乱和暴力的环境中苦苦挣扎,命运时常为"偶然因素"所左右,"理性"被弃置一边,行为与意识背离常规,荒诞离奇,甚至亲情、爱情都浸染了荒唐与荒谬。由于缺乏足...
关键词:《他们》 荒诞 偶然 内省 
《没有脾气的男人》叙事艺术探析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84-88,共5页赵文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审美视野中的转义修辞研究"(项目编号:13BZW007);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2CWXJ22)的阶段性成果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没有脾气的男人》是一篇极具叙述特色的婚姻题材佳作。通过对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话语和叙事修辞的巧妙运用,曼斯菲尔德成功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剖析了主人公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世界,并揭示和强化了作品隐...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没有脾气的男人》 叙事 主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