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ZW006)

作品数:6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邓新华程炉威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汉论坛》《江西社会科学》《中国文化研究》《社会科学辑刊》更多>>
相关主题:汉儒两汉戏曲汉赋经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论李渔戏曲接受理论的独特性被引量:2
《江汉论坛》2012年第1期115-119,共5页邓新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项目编号:05BZW006)的阶段性成果
李渔的《闲情偶记》虽然没有直接对观众在戏曲接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专门探讨,但他的包括戏曲创作及导演和表演在内的全部戏曲理论都是以观众接受为本位来展开的:戏曲的结构处理、情节安排和宾白写作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欣赏心理和审...
关键词:李渔 观众接受本位 戏曲接受思想 隐含的观众 
“妙悟”与“活参”——佛禅思想影响下的诗学解释学原则
《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第4期76-83,共8页邓新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项目批准号:05BZW006)的阶段性成果
从实质上看,"妙悟"与"活参"都是佛教禅宗提出的把握真如佛性即佛教最高真理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妙悟"强调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过程的超越语言和逻辑的直觉性特征,而"活参"则强调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过程...
关键词:妙悟 活参 佛禅思想 诗学解释学原则 西方现代解释学 
从汉儒评赋看两汉文学接受的异化被引量:1
《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4期190-194,共5页邓新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BZW006)
汉赋以其恢弘的气势、铺张的描写与华丽的辞藻成为有汉一代文学之表征,然而汉代赋论家们对汉赋的认识和研究始终笼罩在经学的巨大阴影之下,他们从经学的角度抬高赋体文学的地位,极力强调赋体文学的讽谏作用,以是否有利于政教风化为准则...
关键词:汉赋 经学 汉儒 文学接受异化 
从汉儒评《骚》看两汉文学接受的异化
《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100-104,共5页邓新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项目批准号:05BZW006)的阶段性成果
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及其作品在汉代曾引起广泛的争论,尽管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王逸等人对屈骚的评价有褒有贬,但他们的批评取向却十分一致:这就是竭力将屈骚评论纳入经学的轨道,以儒家的伦理道德原则作为屈原人格及其作品思想性...
关键词:汉儒 屈骚评论 经学接受 文学接受的异化 
宋代诗话中的读者接受理论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10年第1期73-77,共5页邓新华 程炉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05BZW006)"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阶段性成果之一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宋代诗话中的读者接受理论大体蕴涵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对读者包括知识储备、艺术同感力和想象力在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具体要求,对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作品作出创造性的理解和发挥的权...
关键词:诗话 读者接受理论 文学接受能力 文学接受审美效应 文学接受差异性 
创建“中国文学解释学”的若干前提性问题
《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163-166,共4页邓新华 
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批号:05BZW0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对近三十年中国文学解释学研究所走过的基本历程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学界对有关中国文学解释学理论建构的若干前提性问题还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并达成共识,对这些前提性问题进行追问并提出初步的解答策略,对于我们更好地实现创建"中国文学...
关键词:中国文学 性问题 解释学 文学解释 解答策略 研究所 学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