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D720002)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安纲胡晓伟赵晓鹏更多>>
相关机构:运城学院武警指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运城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老子孝道《道德经》《弟子规》函谷关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老子落户芮城说被引量:1
《运城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1-8,共8页李安纲 赵晓鹏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07JD720002)
老子出生在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经过努力而进入周朝王室而任守藏史,转为柱下史。后西出函谷关,受关令尹喜之邀,写出《道德经》。之后,老子北渡黄河,进入河东芮城境内,参拜九峰山天然内经图,并翻过中山瞻仰轩辕之丘,登上昆仑山拜西王母...
关键词:老子 函谷关 内经图 昆仑山 段干 
孝道与《弟子规》被引量:1
《运城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4-6,共3页李安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JD720002)
《弟子规》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高度概括、展示了人类个体进入社会所必须装备的道德体系和智慧武器,并且可以身体力行,行之有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我们的下一代就开始努力,《弟子规》自然是一个借鉴。
关键词:人类社会 国家 孝道 弟子规 
《道德经》与道的和谐本原
《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12-13,共2页陈水德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07JD720002)
老子《道德经》以自然和谐为中心,自然和谐是老子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然和谐的本原是大道,《道德经》之"道"是确立道学文化和谐体系的内核。老子述"道"的本原和谐在《道德经》中主要有:生成和谐、品质和谐、构造和谐、内涵和谐、...
关键词:老子  和谐 
说“孝道”被引量:1
《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91-92,共2页胡晓伟 李安纲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07JD720002)
中国与西方关于国家的概念不同,中国以家为国之本,因此孝文化成为经国之大业,可见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为人类世界贡献的最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字从"耂"从"子",先有"耂"而后有"子",所以"孝"之本义,乃是爷爷对孙子的教化。孙子不听教化,...
关键词:中国 西方 国家  孝道 教化 
老子与《道德经》简说被引量:1
《运城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14-16,共3页李安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JD720002)
老子,一韵之转即是李子。老的甲骨文就是一位拄杖老人,其责任是传承生命和文明。道是世界观、宇宙观,德是人生观。道、德合在一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体系。中国传统思维特点就在于"玄",是一种重全局、重变化的全息思维。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