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FX016)

作品数:11被引量:31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锴王书成刘犇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学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法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宪法基本权利一般人格权民法人格尊严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宪法总纲条款的性质与效力被引量:54
《法学论坛》2018年第3期27-34,共8页王锴 刘犇昊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宪法总纲条款的规范属性与实施机制研究>(12CFX016)的阶段性成果
宪法总纲条款占据了我国宪法的近四分之一,并成为历次修宪的主要对象。宪法总纲条款的最大特征是具有纲领性,即规定了一种国家未来要实现的目标,在德国法上被称为国家目标规定。国家目标规定不同于基本权利,它高度依赖立法的中介与形成...
关键词:宪法总纲条款 国家目标规定 基本权利 原则 立法不作为 
论德国法上的基本权利丧失被引量:3
《环球法律评论》2018年第3期112-126,共15页王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宪法总纲条款的规范属性与实施机制研究"(12CFX016)的研究成果
在德国,如果个人滥用基本权利攻击自由民主基本秩序将导致其丧失某些基本权利的后果。基本权利丧失只限于丧失出版自由、讲学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通信、邮政和电信秘密和财产权、避难权这七种基本权利,因为它们可能会被用来攻击...
关键词:基本权利丧失 基本权利滥用 防卫性民主 宪法敌人 
政党国家理论述评被引量:1
《中国法律评论》2018年第1期82-94,共13页王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宪法总纲条款的规范属性与实施机制研究"(批准号:12CFX016)的阶段性成果
政党国家理论产生于魏玛德国时期,产生的背景是魏玛国家性质的改变,即从君主国转变为民主国之后,人民的意志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政党作为人民意志与国家意志的中介,发挥着将多元的人民意志转化为统一的国家意志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
关键词:政党国家 国家与社会二分 党治国家 以党建国 自由委托 
论宪法上的首都被引量:12
《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6期161-173,共13页王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宪法总纲条款的规范属性与实施机制研究"(12CFX016)的阶段性成果
2014年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提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核心功能。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进一步指...
关键词:宪法学 首都 科技创新中心 心功能 北京市 战略定位 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如何监督监督者--兼谈对监察委员会的诉讼监督问题被引量:20
《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14-22,共9页王锴 王心阳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宪法总纲条款的规范属性与实施机制研究》(12CFX016)的阶段性成果
监察委员会的权限包括针对违纪和职务违法行为的监察权以及针对职务犯罪行为的侦查、移送起诉权两种。前者带有行政权的性质,可以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后者带有刑事司法权的性质,无法对其提起行政诉讼。公职人员对监察委员会提起行...
关键词:诉讼监督 行政诉讼 监察权 特别权力关系 内部行政行为 
论宪法上的一般人格权及其对民法的影响被引量:108
《中国法学》2017年第3期102-121,共20页王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宪法总纲条款的规范属性与实施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2CFX016)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人与人格、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人的尊严与一般人格权存在不同,我国《宪法》第38条所规定的"人格尊严"无法与德国基本法上的"人的尊严"进行简单的类比或者等同。我国《宪法》第38条所规定的"人格尊严"更倾向于一般人格权,将人格与...
关键词:人格 人的尊严 人格尊严 一般人格权 基本权利的第三者效力 
论立法在基本权利形成中的作用与限制——兼谈“公有制”的立法形成被引量:11
《法治研究》2017年第1期96-107,共12页王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宪法总纲条款的规范属性与实施机制研究"(批准号:12CFX016)的阶段性成果
基本权利形成是指由立法来确定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这与一般的基本权利保护范围由自然形成不同。基本权利形成与基本权利限制不同,基本权利限制是立法来干预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此时,保护范围已经先于立法而产生。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
关键词:基本权利形成 基本权利限制 法律自由 制度性保障 生产资料 
德国宪法变迁理论的演进被引量:9
《环球法律评论》2015年第3期112-126,共15页王锴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宪法总纲条款的规范属性与实施机制研究"(12CFX016)的研究成果
德国宪法变迁理论发端于十九世纪末,经历了二十世纪至今的复杂演进。耶利内克将宪法变迁定义为一种宪法文本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是通过事实引起的改变。黑塞将早期的德国宪法变迁理论归结于国家法实证主义的结果:法与事实的严格分离导致的...
关键词:宪法变迁 事实的规范力 宪法实效 宪法核 
制宪权的理论难题被引量:19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3期118-131,共14页王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宪法总纲条款的规范属性与实施机制研究"(12CFX016)
西耶斯提出制宪权理论是为了打破"宪法创制的反而创制宪法"的恶性循环,但是西耶斯的理论解决不了制宪权自身的正当性问题。施密特用决断论来避免恶性循环的发生,但却陷入了暴力革命的泥潭。阿伦特对施密特的决断论和革命论都进行了批评...
关键词:制宪权 主权 权威 革命 决断 
论文化宪法被引量:32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40-48,共9页王锴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宪法总纲条款的规范属性与实施机制研究"(批准号:12CFX016)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宪法作为部门宪法,是文化问题在宪法上的具体表现,包括作为基本国策的文化和作为基本权利的文化,前者提出了文化国的国家目标,并通过宪法委托赋予立法者将其具体化的义务,后者包括学术自由和艺术自由,并具有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属...
关键词:基本国策 国家目标规定 文化权 宪法爱国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