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8ZD078)

作品数:75被引量:16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黄念然王庆卫胡亚敏吴亚南季念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文化与诗学》《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时代文学(下半月)》更多>>
相关主题: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自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48-59,共12页季念 季水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11AZD048)。
20世纪30年代伊始至40年代初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自觉阶段。"自觉"是针对"自发"而言的,其判断标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性人物、标志性成果和总体性态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系统...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论 文学批评 理论自觉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生
《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54-61,共8页季念 季水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1AZD048)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生期。其主要标志是以唯物史观为文学批评的指导思想,以阶级观念为文学批评的主要范畴,以人民大众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指向。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促进了中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发生期 
茅盾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化被引量:2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57-68,共12页黄念然 王诗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1&ZD078)。
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大致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初对写实主义的提倡到20年代中期开始对革命现实主义的倡导,再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转向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倡导,理论关键词经历了从“人生”到“革命”到“政治”(阶级斗争)的转换,其现实...
关键词:茅盾 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 中国化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想与文学批评价值判断的重建被引量: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32-44,共13页胡亚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11&ZD078)阶段性成果
坚持价值判断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使命所在,又是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建设之必须。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价值判断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解放的社会理想为理论支撑,中国形态在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理想 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价值判断 
技术的艺术化与艺术的技术化——数字虚拟环境下重读马尔库塞被引量:2
《华中学术》2019年第3期11-19,共9页袁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11&ZD078】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出发,指出马尔库塞从技术的艺术化与艺术的技术化两个方面设计了以审美和艺术救赎单向度社会的具体方式。这一批判的方法论为当下数字虚拟时代技术与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随着数字虚拟的发展,艺术...
关键词:技术的艺术化 艺术的技术化 数字虚拟 
胡风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索被引量:1
《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第3期138-147,160,共11页黄念然 王子铭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11&ZD078)阶段性成果
胡风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探索者。他不断突破当时文艺学界的各种理论禁锢,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国化探索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主客观化合论”对文艺创作的内在机制作了辩证阐发;用“精神奴役...
关键词:胡风 革命现实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文学与政治新探被引量:13
《文学评论》2019年第3期5-11,共7页胡亚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批准号11&ZD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占据着显著和特殊的位置。20世纪以来,中国文坛经历了一个从政治化(过度政治化)、去政治化到重新政治化的过程。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政治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改变,即从阶级政治延伸到人民政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文学 政治 审美 
高科技与文学创作的新变——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文学与科技关系研究被引量: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85-91,共7页胡亚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11&ZD078)
关于文学与科技的关系,人们多看到高科技对文学的冲击和造成的威胁,关于高科技对文学创作的革命性影响涉及较少。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看,文学与科技的关系是一个"破坏和补偿"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方面高科技使传统...
关键词:文学 高科技 革命性影响 反思 超越 
论“艺术生产”的生产劳动性与非生产劳动性被引量: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92-98,共7页万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11&ZD078)
马克思在其思想成熟阶段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思考展开讨论:生产劳动和资本一般的关系,作为生产劳动与作为非生产劳动的文学艺术,以及艺术生产出现之后的艺术生产。通过对1857-1858...
关键词: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资本 艺术生产 
毛泽东与阿尔都塞论生产关系首要性被引量:3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99-107,共9页颜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11&ZD078)
本文集中讨论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路易·阿尔都塞关于生产关系首要性的论述与中国、与毛泽东理论文本的关联。阿尔都塞的"生产关系首要论"处于他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写作中的一系列与生产关系相关命题的必然演化的逻辑之中,该命题的...
关键词:毛泽东 阿尔都塞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首要性 意识形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