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敏

作品数:80被引量:41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詹姆逊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华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怀念詹姆逊
《文艺争鸣》2024年第11期95-98,共4页胡亚敏 
2024年9月23日清晨,我收到在杜克大学访学的雨璇的微信,“老师,詹姆逊今天离开了我们。”旋即又收到好几位朋友、同事和学生的微信,一时间竟有点恍惚。虽然我听说詹姆逊这学期因身体原因开学后只用录制的方式上了两周课就停课了,但没有...
关键词:微信 杜克大学 詹姆逊 文艺理论界 西方马克思主义 访学 
文学批评视域下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当代价值被引量: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35-142,共8页胡亚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重铸与当代拓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263)的阶段性成果。
人类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读书笔记合集,里面富有预言性和当代价值的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建设具有方法论启示。人类学笔记将关注重心从西欧移向亚、非、美洲等古老民族,探讨非西方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
关键词:马克思 人类学笔记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世界视野 两种生产 时间向度 
在耕耘中开拓——胡亚敏访谈录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0期4-7,共4页胡亚敏 党波涛 
一、谈为师感悟——“与书为伴”“与青春为伴”党波涛(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胡老师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专访。您执教已有40多年,依然乐此不疲,请问您为何选择老师这个职业,并且一直坚持下来?
关键词:华中师范大学 胡老师 乐此不疲 访谈录 执教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之路被引量:4
《文学评论》2023年第2期5-10,共6页胡亚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来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之路 理论自觉 时代化 中国化 
概念与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别样建构被引量:1
《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第9期62-67,共6页胡亚敏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当代建构》采用关键词与差异性结合的方法,从概念和问题入手,提炼和阐释了人民、民族、政治、实践等标志性概念,并对当代文学和文化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如文学与高科技、文学与资本以及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
关键词:中国形态 差异性研究 标志性概念 当代问题 
数字时代的叙事学重构被引量:9
《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5期49-51,共3页胡亚敏 
继后现代质疑经典叙事学的视角中心主义之后,数字技术对传统叙事的冲击更为猛烈。如今,数字技术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径直进入叙事领域,构成了对经典叙事学的更具颠覆性的挑战,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叙事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并...
关键词:经典叙事学 传统叙事 网络小说 印刷出版 纸质文本 互联网 数字时代 数字叙事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3期5-6,共2页胡亚敏 
随着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出版和相关研究的推出,人们发现了一个发展着的马克思,若不研究马克思的晚年笔记,已很难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这里主要通过对马克思晚年笔记之一种--《历史学笔记》的研究,具体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历史学笔记》 马克思晚年笔记 马克思唯物史观 启示意义 完整准确 理解马克思 
数字时代的叙事学重构被引量:38
《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42-49,206,共9页胡亚敏 
数字叙事作为一种在线叙事,具有人机交互的性质,超文本小说、互动影视作品和人工智能写作等是目前数字叙事的主要类型。数字技术进入叙事领域,不仅使叙事文本的呈现方式发生改变,而且导致叙事要素和结构的变化,构成了对经典叙事学中视...
关键词:数字技术 叙事学 交互 重构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与唯物史观的拓展——兼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启示被引量:2
《中国文学研究》2021年第4期10-16,共7页胡亚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重铸与当代拓展研究”(19ZDA263)。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摘编的一部世界史编年纪要。这部笔记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原因,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拓展和深化。在《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把唯物史观推进到"历史具体"的层次,坚持从世界历史发展中探寻历史规律,始终关注人...
关键词:《历史学笔记》 唯物史观 历史的具体性 人的活动 文学批评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想与文学批评价值判断的重建被引量: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32-44,共13页胡亚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11&ZD078)阶段性成果
坚持价值判断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使命所在,又是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建设之必须。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价值判断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解放的社会理想为理论支撑,中国形态在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理想 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价值判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