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51013)

作品数:20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刁生虎王晓萌罗文荟王喜英胡乃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尔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州学刊》《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青海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诗经》隐喻象喻传播学解读庄子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微言”为“隐”,“大义”而“喻”——论“春秋笔法”的隐喻品格被引量: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96-102,共7页刁生虎 胡乃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先秦‘象喻’文学研究"(10YJC751013);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培育项目"中国文学‘象喻’批评研究"(CUC18JL100)
作为儒家诗性言说的方式之一,讲求"微言大义""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是孔子修《春秋》时所遵循的曲折委婉的写作原则。其中,"微言"本身即寓有隐晦而幽深的内涵,而"大义"经过经学家的不断阐发,将其文本内蕴的"正名"思想加以宣扬,这一过...
关键词:春秋笔法 隐喻 微言大义 
从“前三史”看汉代酷吏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其成因被引量:1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85-89,共5页刁生虎 郭岚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13);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项目(YXJS201315)
司马迁与班固一前一后分别在各自的史学巨著《史记》和《汉书》中为西汉酷吏做传,突出表现了酷吏为政尚威、执法冷酷的形象特质。随后范晔又将东汉一朝的重要酷吏写进《后汉书》中,其笔下的东汉酷吏形象除具有执法严苛等所有酷吏的共有...
关键词:酷吏形象 历史演变 成因 《史记》 
魏晋南北朝童谣的传播学解读被引量:2
《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134-138,共5页刁生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CUC14A07);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项目(YXJS201315)
童谣本质上是一种传播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显性传播者的儿童被作为隐性传播者的成人利用成为童谣传播的主体与受众,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此阶段童谣多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统治阶级的批判而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亦决定了...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童谣 传播主体与受众 传播环境 传播语言与技巧 
《诗经》“象喻”言说及其生成机制被引量:4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13-20,共8页刁生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先秦‘象喻’文学研究"(10YJC751013);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思维与言说--中国古代文学的象喻传统研究"(CUC14A07);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项目"中国文学的隐喻传统研究"(YXJS201315)
"象喻"是中国文学尤其是先秦文学的主要运思方法,而《诗经》在这方面具有开创性和极为典范的意义。其开创了比兴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言说方式,并借助花、果、薪、桑、鱼、雨等大量典型"喻象"建构文本、抒情言志。而农耕文明所催生的天人...
关键词:《诗经》 “象喻”言说 表现形态 生成机制 
老子思想的传播学解读被引量:1
《管子学刊》2015年第1期52-57,共6页刁生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0YJC7510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CUC14A07);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项目(编号:YXJS201315)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以传播学为解读视角,可窥见其全新面貌。要言之,老子认为,作为传播行为的发出者,传播主体面对"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传播内容和"莫之令而自均"的受众,借助"名可名,非常名"的传播媒介,要达到"太上"之境和"上士"之...
关键词:老子 传播主体 传播内容 传播媒介 传播受众 传播效果 
从称谓语及特定词看先秦婚制婚俗——以《诗经》为中心的探寻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9期88-92,共5页刁生虎 王晓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13);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CUC14A07);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项目(YXJS201315)
《诗经》等古代文献中存在大量与先秦婚制婚俗相关的称谓语与特定词,其结构和意义展示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字与制度及民俗的密切关系。其中,"父""叔""伯""家""室""嫡""小""娣"分别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群婚制、伙婚制、对偶婚制和专...
关键词:《诗经》 称谓语 特定词 先秦 婚制 婚俗 
《楚辞·招魂》作者研究述评被引量:1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25-29,共5页刁生虎 王晓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13);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项目(YXJS201315);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CUC14A07)
关于《楚辞·招魂》的作者,自汉至明清,学界多围绕屈原或宋玉为中心展开论述,民国开始,又生发出诸如宋玉屈原合作、作者不详等论说。而在当今没有更为直观和权威的文献资料情况下,结合历代学者的研究角度及其论证过程来看,还是《招魂》...
关键词:《楚辞·招魂》 作者 屈原 宋玉 
钟嵘《诗品》“魏陈思王植”条疏证——兼论钟嵘的诗学理论
《理论月刊》2014年第5期70-73,共4页刁生虎 王晓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10YJC751013);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CUC14A07);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项目(YXJS201315)
《诗品》上品曹植条昭示出了钟嵘丰富的诗学理论。钟氏认为曹植诗"源于《国风》"、"情兼怨雅"而"骨气奇高",正是其所推崇的充满"性情"而兼具"风力"之说;钟氏评价曹植诗如"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符合其自然"直寻"的诗学追求;钟...
关键词:诗品 曹植 钟嵘 诗学理论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艺术特色——兼论其宗教基因被引量:1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51-54,共4页刁生虎 王晓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13);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CUC12C03)
由于全真教思想的渗透和影响,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无论是在悲凉感情的宣泄、神奇想象的展现、度脱故事的敷衍还是语言曲词的运用上,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宗教烙印,其在创作模式、戏剧观念及戏剧结构上也因此取得了不同于其他杂剧的独特成就。
关键词:全真教 感情基调 想象艺术 戏剧结构 语言曲词 
《诗经》性别称谓与周人的审美倾向被引量:3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85-91,共7页刁生虎 罗文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13);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CUC12C03)
《诗经》中丰富多彩的性别称谓,折射出周人特定的审美倾向。"君子"、"良人"、"叔"、"武夫"等男性称谓,体现了周人重视男子"德"、"貌"、"才"之"温厚勇壮"的审美倾向;"淑女"、"佼人"、"硕人"、"静女"等女性称谓体现了周人重视女子"德"、"...
关键词:《诗经》 性别称谓 周人 审美倾向 温厚勇壮 窈窕淑善 审美成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