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75046)

作品数:11被引量:9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昌燧朱铁权毛振伟龚明朱继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蚌埠市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陶瓷》《应用化学》《岩矿测试》《核技术》更多>>
相关主题:炭黑化妆土窑口线扫描分析矿料来源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理学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同窑口古瓷断面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线扫描分析被引量:8
《岩矿测试》2007年第5期381-384,共4页朱铁权 王昌燧 毛振伟 袁传勋 徐靖 姚政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9975046);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资助(KJCX-No.4);教育部"985工程"项目资助(985-2-201)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线扫描分析技术,同时借助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我国古代邢窑、巩窑和宜阳窑三个窑口具有典型化妆土、中间层、析晶层的5块瓷器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化妆土、中间层、析晶层的显微形貌、化学元...
关键词:化妆土 中间层 析晶层 线扫描 
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分析及其形成机理被引量:10
《应用化学》2007年第9期977-981,共5页朱铁权 王昌燧 王洪敏 毛振伟 龚明 吴晓松 洪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75046);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KJCX-No4);教育部"985工程"(985-2-201)
银釉是古代铅釉陶瓷器表面较为常见一种病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技术,分析了湖北黄冈地区出土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成分和结构。结果发现,银釉中富含钙(5.1%~9.2%)、磷(4.6%~9.2%...
关键词:绿釉陶 银釉 磷酸铅钙 磷酸盐 
九连墩楚墓青铜器锈蚀产物的拉曼光谱分析被引量:6
《岩矿测试》2007年第2期138-140,共3页罗武干 秦颖 王昌燧 胡雅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7504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资助项目(KJCX)
利用拉曼光谱对几件九连墩楚墓出土青铜器的腐蚀产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九连墩楚墓出土的青铜器上主要的锈蚀产物为孔雀石[CuCO_3·Cu(OH)_2],存在部分蓝铜矿[2CuCO_3·Cu(OH)_2]和少许副氯铜矿[Cu_2(OH)_3Cl];此批青铜器锈蚀情况比...
关键词:拉曼光谱法 腐蚀产物 青铜器 九连墩楚墓 
不同窑口青白瓷瓷胎化学元素特征研究被引量:8
《岩矿测试》2006年第2期114-118,共5页朱铁权 王昌燧 李艳 毛振伟 陈江峰 后德俊 蔡路武 陈丽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75046);教育部"985工程"项目(985-2-201);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KJCX-No.4)
利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对不同窑口、不同时期的28件青白瓷样品中的7种主量元素和36个微量元素的等离子体光谱法测试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箱式图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地区青白瓷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明确的相似性。瓷胎中...
关键词:青白瓷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微量元素 瓷土 
我国北方唐宋时期白瓷化妆土EDXRF成分分析被引量:10
《中国陶瓷》2006年第3期44-46,38,共4页朱铁权 王昌燧 毛振伟 刘洪淼 马宜洛 孙新民 
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KJCX-No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75046);教育部"985工程"(985-2-201)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探针结合了电子探针与X-荧光的优点,具有无损、微区、准确快速的分析特点。本文尝试将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探针其应用于我国唐代巩窑与南宋宜阳窑白瓷化妆土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窑口白瓷的化妆土除具有高铝低硅、...
关键词: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 白瓷 化妆土 胎料 
古代陶衣的微区拉曼光谱与电子探针线扫描分析被引量:7
《分析测试学报》2005年第6期66-69,共4页朱铁权 王昌燧 王晓琪 龚明 毛振伟 
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KJCX-No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75046);教育部"985工程"(985-2-201)
利用微区拉曼光谱与扫描电镜配置的电子探针等技术,分析了两块陶器样品的陶衣。拉曼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黑色陶衣的主要显色物质为炭黑,红色陶衣的显色物质为赤铁矿。电子探针线扫描分析的结果表明,红色陶衣中铁的含量明显高于内部坯体...
关键词:陶衣 炭黑 赤铁矿 拉曼光谱 电子探针 
双墩遗址黑陶渗炭工艺初探被引量:20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年第2期1-8,共8页朱铁权 王昌燧 徐大力 吴隽 
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KJCXNo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75046)
双墩遗址是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一个重要遗址。该遗址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黑陶,黑陶的制作工艺有多种,为探明双墩遗址黑陶的制作工艺,采用了XRD、喇曼光谱、重烧试验、显微、岩相、SEM和EDS探针等技术,对双墩遗址出土黑陶和局部发黑...
关键词:黑陶 炭黑 渗炭工艺 陶衣 
鲁北地区商周时期的海盐业被引量: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39-142,共4页朱继平 王青 燕生东 秦颍 常叙政 佟佩华 王昌燧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KJCX No4);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KZ952 J1 4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75046)
采用 XRD和 XRF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山东省渤海湾地区滨州市阳信县李屋遗址和寿光市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的商代晚期的陶器———盔形器及附着土壤.样品的Na元素和Cl元素XRF分析结果表明:李屋遗址和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的盔形器的含盐量明显高...
关键词:海盐生产 商周时期 盔形器 
秦陵兵马俑矿料来源及烧结方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核技术》2003年第4期299-305,共7页单洁 周娟作 王昌燧 邱平 张仲立 朱君孝 张颖岚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JCX-No.4);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KZ952-J1-4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75046)资助
岩相分析结果表明,兵马俑是夹砂陶。对这类陶器的产地分析,需做特殊处理,以去除陶胎中与粘土原料无关的沙粒。利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技术测定兵马俑陶片中纯粘土部分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支持兵马俑原料...
关键词:秦陵兵马俑 岩相分析 产地分析 ICF—AES 聚类分析 烧成温度 烧结方式 夹砂陶 考古 
长江三峡早期井盐开发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500-504,共5页朱继平 王昌燧 秦颍 龚明 孙智彬 
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KJCX No4);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KZ952 J1 4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75046)资助项目
采用XRD、SEM和液相包裹体的测试分析方法,具体研究了长江三峡库区忠县中坝遗址出土的花边陶釜及其内壁附着物,证明了中坝遗址出土的花边陶釜是早期制盐容器.结合考古学家的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开始制备井盐,比晋代《华阳...
关键词:井盐开发 长江三峡 花边陶釜 XRD SEM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