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GD10CZW12)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史小军潘林杨毅鸿王勇田蔚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社会科学》《船山学刊》《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七子派胡应麟诗歌创作理论明代朱彝尊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胡应麟诗歌创作理论中的“兼容”特色被引量: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41-146,共6页杨毅鸿 史小军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明代七子派的接受与被接受"(GD10CZW12)
明代胡应麟的诗学理论是对七子派格调理论的归纳和总结。他的诗歌创作理论体现出"兼容"的特色,主张"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兼容,要求外在的"格调"与诗歌的内在审美风格相结合;提出"法"和"悟"齐备,为兼容"体格声调"和"兴象风神"提供了方...
关键词:胡应麟 诗歌创作理论 兼容 七子派 
《明诗评选》编纂的诗学思想(一)——论王夫之评明诗学前代诗歌
《船山学刊》2013年第4期19-24,共6页潘林 史小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七子派接受史研究"(12YJA75105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明代七子派的接受与被接受"(GD10CZW12)阶段成果
《明诗评选》对前代诗歌创作的批评与接受是船山诗学思想的体现。船山认为明诗学得古诗表达方式和谋篇布局的传统创作手法并有所突破而具有神韵性。船山还指出在诗歌创作中由于杜诗创作求格律风格和唐诗繁琐曲折传统造成对情感表达的伤...
关键词:《明诗评选》 王夫之 诗学 古诗 唐宋诗 
神韵论视阈下的明代七子派——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为中心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25-129,共5页史小军 潘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JA75105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项目(GD10CZW12)
朱彝尊对七子派诗文批评是对七子派辩证接受的体现,也是清初诗风转变的侧面反映。《静志居诗话》在评论且肯定前七子模拟汉魏盛唐诗文所具有的神韵基础上,接受并提出诗歌在创作过程中要做到对神韵性准确把握的观点。朱氏还指出后七子陷...
关键词:朱彝尊 七子派 神韵 《静志居诗话》 接受 
论郑善夫对杜诗的接受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66-72,共7页王勇 史小军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项目"明代七子派的接受与被接受"(GD10CZW12)
郑善夫是明代前七子复古派的重要成员,也是闽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极力推崇杜诗,对杜诗多有论评,认识清醒,并在创作中予以积极实践,获得了较大的成就。郑善夫对杜诗的接受成为明代杜诗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当时的诗坛尤其是闽中诗坛产...
关键词:郑善夫 杜诗 接受 影响 
刘熙载《艺概》论《史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72-75,共4页田蔚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明代七子派的接受与被接受"(GD10CZW12)的阶段性成果
刘熙载的《艺概》以语录体形式"概"言《史记》。在对《史记》亦文亦史的评断之下,从多个角度透视了它的文学特质。通过《史记》与其他文本的比较,关注《史记》文本的情感色彩,强化了《史记》在文学中的伟大贡献。
关键词:刘熙载 《艺概》 《史记》 文史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