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WW014)

作品数:7被引量:7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金才朱云陈心怡任易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外语学刊》《当代文坛》《当代外国文学》《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恐怖美国小说主题特征人伦道德战争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论爱默生思想形成背后的焦虑被引量:1
《外语学刊》2016年第3期158-161,共4页陈心怡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小说的文化透视"(09BWW014)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在19世纪美国社会历史背景下分析爱默生的部分日记和作品,认为他与同时代的美国民众与学者一样,面对社会对于成功的传统期许以及欧洲文化的优越性时具有强烈的身份焦虑。以《美国学者》、《英国特征》和《论自助》3文为例,探讨爱默...
关键词:爱默生 身份的焦虑 自助 
论《地之国》中交往关系的危机与重塑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4年第4期87-91,共5页任易 杨金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小说的文化透视"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BWW014
本文以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切入点,从家庭、社群和族裔三个层面论述当代美国小说《地之国》所体现的交往困境,认为家庭观念的回归、社群组织的重构以及对多元文化价值的肯定,是人类摆脱非合理性交往病症、实现救赎的可...
关键词:《地之国》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 
论新世纪美国小说的主题特征被引量:35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6-12,共7页杨金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小说的文化透视"(09BWW014)
当代美国小说通过绘制、窥测和再现等方式与世界对话,切入人物内心世界,大都在后现代语境下表达各自反思人性,希望从失意中获救的愿望,其愿景正是小说家追寻的一种救赎叙事空间,其中蕴涵着现代人试图走出文明困境的"荒野意识"。这种荒...
关键词:美国小说:“9·11” 反思战争与恐怖 人伦道德 
中国菲利普·罗斯研究现状论析被引量:13
《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4期151-163,共13页杨金才 朱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小说的文化透视"(编号:09BWW014)的阶段性成果;南京大学"985"工程三期项目"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研究"资助
菲利普·罗斯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坛上的常青树。中国学术界对他的关注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无论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来看,中国的罗斯研究尚不能与其盛誉相匹配。本文从中国学者对罗斯进行观照的不同层面...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研究 现状 分析 
托尼·莫里森在中国的批评与接受(英文)被引量:6
《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50-59,共10页杨金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当代美国小说的文化透视"【项目编号:09BWW014】的阶段性成果
托尼·莫里森于20世纪80年代被译介到中国,从此这位非裔美国作家开始了在中国的"旅行",并逐步成为中国学界研究的"宠儿",有关她的评论和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一直呈上升趋势。本文拟全面梳理30多年来中国的莫里森研究,通过追踪...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中国视角 批评接受 
疏离、记忆与倾诉——解读《乐园》中的“创伤之家”被引量:8
《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第1期19-26,共8页朱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小说的文化透视"【项目编号:09BWW014】的阶段性成果
托尼·莫里森的《乐园》书写了鲁比人及其先辈寻求和建造家园的历程,赋予了女修道院五位女性获享乐园的体验。本文认为莫里森在关注女性治愈创伤、获得精神家园的同时,更慎思了以鲁比小镇为代表的黑人群体历经创伤后建构的封闭家园,主...
关键词:《乐园》 莫里森 创伤之家 
中国的塞林格研究被引量:6
《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5期129-137,共9页杨金才 朱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小说的文化透视”【项目编号:09BWW014】的阶段性成果
在当代美国文坛,J.D.塞林格占有独特地位,一直受到中国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重点梳理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语言、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谈到了塞林格其他作品的研究现状。本文认为,我国学者未能全面考量塞林格的创作,还需...
关键词:塞林格研究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国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