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MZ003)

作品数:16被引量:17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纳日碧力戈黄达远毛颖辉杨军昌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贵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民族学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边疆人类学艺术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双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引量:77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5,共5页纳日碧力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少数民族视域研究”(17ZDA15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10AMZ003)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在于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在于从民族共有、文化互联、命运相同中发现提炼和铸造重叠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建设。共同体意识不能靠少数民族单向铸牢,而是要...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双向认同 铸牢 新时代 中华民族 
国家视角下的“蒙医入中”辨析被引量: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44-48,173,共6页纳日碧力戈 张梅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构建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少数民族视域研究"(17ZDA152)及"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10AMZ003)阶段性成果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规定中医药包括少数民族医药,"蒙医入中"借此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一分类固然属于国家标准,但国家标准的背后是国家利益。从国家视角出发,"蒙医入中"是自上而下构筑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工程的...
关键词:中医药 “蒙医入中” 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国家视角 
佛教艺术的人间所指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5-9,共5页纳日碧力戈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批准号:13AZD05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项目号:10AMZ003)阶段性成果
汉藏佛教艺术中蕴藏着国民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值得深入发掘和利用。费孝通教授晚年指出,人富了之后需要追求文艺,中国需要从科技兴国转向文艺兴国,这是有道理的。美与善的神韵,以建筑、图像和雕塑的形式,形成光光交彻、物物相指的"生命...
关键词:汉藏佛教 多族共建 三元交融 万物共生 
从格尔茨反思到艺术自觉:普世与特殊的中和被引量:3
《民俗研究》2015年第3期25-28,共4页纳日碧力戈 毛颖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3AZD05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0AMZ003)的阶段性成果
格尔茨逝世4年后,他的Life among the Anthros and Other Essays1于2010年出版。他在书中回顾自己的治学历程,总结自己的学术思想,评论人类学界内的公案和学科本身的发展,高度自觉,充满反思,富于启迪。萨林斯和奥贝塞克拉(Obeysekera)...
关键词:格尔茨 协商艺术 担当人类学 新新综合 
民族文化的三元特质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156-160,2,共5页纳日碧力戈 左振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编号:13AZD05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编号:10AMZ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风险中的共同体话语建构"(编号:12YJC860030)
民族文化具有形物、神智和交流这三个方面的内含,分别对应指号学中的"象似\征象、标指\对象、象征\释象"三元。民族文化的各个要素,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说,都属于三元互动交融的开放过程。一个民族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是否要变革、如...
关键词:民族文化 指号 三元 
姓名的人类学研究被引量:5
《民俗研究》2014年第4期8-23,共16页纳日碧力戈 左振廷 毛颖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应用人类学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项目编号:11JJD81001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3AZD05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0AMZ003);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贵州苗族民俗风情研究"(项目编号:黔省专合字(2013)38号)的阶段性成果
姓名是一种分类系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社会功能。姓名是一种物象,不仅有"物质外壳",也有社会意义;不仅用来指称,也描述特征。它是象似、标指、象征的一体交融。姓名的人类学研究涉及社...
关键词:姓名 人类学 皮尔士理论 社会分类 姓名政治 
教育人类学:美美与共的学问被引量:3
《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5-8,共4页纳日碧力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应用人类学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项目编号:11JJD81001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3AZD05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0AMZ003)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美美与共的学问。它对弱势群体持有人文关怀,以语言和文化的中层相对主义呼应国家治理和市场运行的高层普遍主义,能够以形、气、神通观的立场,沟通国家治理和社群需要之间的利益诉求,达到"致中和"的效果。教育人类学要...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 人文关怀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国民主体性 多族共同体 美美与共 
名字与神灵被引量:1
《中国研究》2014年第1期4-10,共7页纳日碧力戈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3AZD05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0AMZ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应用人类学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项目编号:11JJD810012);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贵州苗族民俗风情研究”(项目编号:黔省专合字(2013)38号)的阶段性成果
命名是民间超度仪式中的关键环节,是神灵信仰的操演实践。本文利用奥斯汀的言语施为理论,讨论呼名唤神的行动意义,尤其是萨满仪式中名字与神灵之间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萨满 名字 神灵 言语施为理论 操演 
文化与边界:社会如何分类被引量:5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63-70,共8页纳日碧力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应用人类学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11JJD8100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13AZD05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10AMZ003)
通过回顾人类学经典作家关于跨文化范畴分类的讨论,追溯社会分类观在族群边界理论中的运用,试图证明社会分类的基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时空感及其出生成长过程中的亲族感和身体物觉,它要同时依赖先天的认知能力与后天的"家系"感受和身体...
关键词:社会分类 时空 身体 族群 部分关联 社会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重观民族识别:综合与变通被引量:14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5-13,共9页纳日碧力戈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项目批准号:10AMZ003)研究成果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长达20多年的民族识别,可谓"民族工作创举",一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也受到各种不同的评价甚至批评。作者认为,民族识别是一项综合性的国家工程,不是所谓的"苏联模式",也...
关键词:民族识别 戴维斯分类体系 苏联模式 中国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