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W017)

作品数:16被引量:2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宗峰更多>>
相关机构: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集体记忆小说身体《林海雪原》经典文本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启蒙、革命与虚无——解析小说《狼烟北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111-115,共5页王者羽 王宗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革命集体记忆书写史研究"(12CZW017)
在小说《狼烟北平》中,代表着广大民众的文三儿被描述为一个急需启蒙的人物,来自不同意识形态话语的精英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对文三儿进行了民族革命化的启蒙,结果纷纷遇挫而失效;而启蒙者对文三儿的生存之道的认同甚至艳羡则导致了价值...
关键词:《狼烟北平》 启蒙 革命 文三儿 
革命集体记忆的建构与自我消解——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的泛本文研究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59-62,共4页王宗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革命集体记忆’书写史研究"(12CZW017);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人才项目[皖教秘〈2014〉181号];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资助计划[2015H048]的阶段性成果
对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的研究中存在着本质主义倾向,其中对柔石的过于意识形态化的定位和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对该小说的格式化批评。实际上,尽管柔石试图以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等作品介入革命文学的潮流,但是基于特定的语境和个...
关键词: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革命集体记忆 消解 
论小说《尘埃落定》对革命集体记忆的处理被引量:2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1-5,共5页王宗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革命集体记忆’书写史研究"(12CZW017);安徽省2014年度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人才基金(皖教秘[2014]181号);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资助项目(2015H048)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审视主导意识形态及文化,对族别身份的自觉意识使得小说闪烁着身份政治的幽光,而对这种族别身份政治的亲近也恰是弱化甚至消解作为主导文化根基的阶级政治的策略和途径。小说《尘埃落定》通过对...
关键词:《尘埃落定》 革命 集体记忆 身份政治 
试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的第三“为”观念被引量: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0期55-60,共6页王宗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革命集体记忆’书写史研究"(项目批准号:12CZW017);安徽省2014年度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人才基金(皖教秘[2014]181号);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015H04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所倡导的文艺的服务对象问题通常被整合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并被尊为当代中国文艺"二为"方针的缘起;然而,这种长期以来的共识却忽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的第三"为"观念,即"为世...
关键词:毛泽东 文艺思想 第三“为” 无产阶级革命世界化 
试论周恩来的文化安全意识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713-716,811,共5页王宗峰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革命集体记忆’书写史研究"(12CZW017);2014年度安徽省高校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皖教秘人[2014]181号)
周恩来以高度的警惕性和文化自觉性维护文化安全的同时,又能以宽容和理性对待正常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尊重基本的文化规律,对于过激的"极左"文化政策和实践起到难得的稀释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分的文化安全焦虑所产生的新的不安...
关键词:周恩来 文化安全 主流文化 文化安全焦虑 主导价值观 
对于莫里斯·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理论的一个辩护——与刘易斯·科瑟的异见被引量:1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68-70,共3页王宗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革命集体记忆’书写史研究"(12CZW017);安徽省2014年度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人才项目(皖教秘[2014]181号)成果
刘易斯·科瑟对莫里斯·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给予了比较中肯的推介和评价,却认为因为"现在中心观"而使其理论思想在历史连续性上令人遗憾。这种批评实际上是对哈布瓦赫的误解,因为哈布瓦赫并未否认历史连续性。
关键词:哈布瓦赫 集体记忆 建构 现在中心观 
附魅与历史化——论小说《林海雪原》对革命集体记忆的建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50-53,共4页王宗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ZW017);安徽省2014年度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人才项目(皖教秘[2014]181号)
依据主导意识形态的期许和规约,小说《林海雪原》试图在个人记忆的侧影里通过虚构对革命历史作附魅处理,进行历史的文学化生产,建构革命集体记忆,并被推入当时政治化文本特定的传播和接受规程,进行文学的历史化传输。
关键词:小说《林海雪原》 附魅 历史化 集体记忆 
“红色经典”与文化软实力被引量:2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年第1期121-123,共3页王宗峰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革命集体记忆’书写史研究"[12CZW017]系列成果之一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和地位愈益凸显,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角色越发重要。当前我国对于文化软实力非常重视,中共“十七大”提出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构想,中共中央政治局曾针对软实力问题举行过多次会议...
关键词:国家文化软实力 “红色经典” 中共中央政治局 核心价值体系 经济全球化时代 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国特色 “十七大” 
中国“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身体书写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08-112,共5页王宗峰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革命集体记忆’书写史研究"(12CZW017)
与特定时代的禁欲主义倾向相应,革命历史小说借助于革命意识形态的权威力量在对身体进行铭写时,难免将身体政治化和革命化;但是,革命历史小说还是对身体的自然欲望进行了书写,为身体的凡俗欲望争取了话语空间,体现了对凡俗人性的珍视。
关键词:革命历史小说 身体 欲望 凡俗 
建构革命集体记忆——对小说《红岩》的泛文本研究被引量:1
《阴山学刊》2013年第6期9-12,共4页王宗峰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革命集体记忆’书写史研究"(12CZW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革命历史小说《红岩》的生产实质上是意识形态生产者们在建构革命集体记忆,其动机在于意识形态教化,因此,权力深度介入其中。该小说机巧地利用"历史文学化"和"文学历史化",将虚构和客观有效混溶,成功地建构了革命集体记忆。
关键词:《红岩》 革命集体记忆 生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