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820006)

作品数:7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丁颖冀燕娜乔小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邮电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知识产权》《武大国际法评论》《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ODR电子商务纠纷解决索赔成立要件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企业商务模式研究发展探讨被引量:2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49-53,共5页乔小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C820006)
企业商务模式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总结企业商务模式研究的本质主义、功用主义和实用主义三个视角之后,对本质主义视角的企业商务模式分析进行深入研究,首次提出其研究发展经历了企业-盈利、顾客-价值和利益相关者-价值...
关键词:企业商务模式 企业-盈利 顾客-价值 价值网络 
网上法庭:电子商务小额纠纷解决的新思路——国外主要实践及中国相关制度构建被引量:14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0期41-59,162,共19页丁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在线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研究>(批准号:09CFX06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争议的在线解决机制研究>(批准号:08JC820006)
在线解决争议方式(ODR)所具有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使其在很多情况下已成为电子商务纠纷中消费者获得法律救济的唯一机会。其中,网上法庭因其自身优势如法官享有较高威望、裁决结果具有强制力、更大的公共财政支持以及正当程序保障而具有私...
关键词:电子商务 ODR 网上法庭 在线小额索赔 
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实施15年的成就与挑战
《知识产权》2014年第8期16-23,96,共9页丁颖 冀燕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线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研究》(09CFX06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争议的在线解决机制研究》(08JC820006)
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于1999年通过颁布《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建立了针对通用顶级域名的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机制。一方面,该机制15年来的运行可谓富有成效,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另一方面,机制诞生之初就充满争议,对它的各种...
关键词:域名抢注 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 成就 挑战 
网上消费者争议的在线解决——以淘宝平台模式为例被引量:10
《武大国际法评论》2014年第2期208-236,共29页丁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CFX06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08JC820006)资助
现行的离线争议解决机制对网络空间争议的解决显得力不从心,在线解决争议方式(ODR)应运而生。但网上消费者争议的特殊性使其不同于ODR所适用的其他领域,对此种争议的在线解决需要考虑若干特殊问题。我国专门性争议解决机构在开展消费者...
关键词:ODR 消费者争议 淘宝 
专门性域名争议解决机制中投诉人权益的认定被引量:1
《知识产权》2013年第8期34-42,64,共10页丁颖 冀燕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CFX06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08JC8200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BUPT2011RC1102)资助
为有效解决域名抢注争议,域名管理机构建立和发展了一套专门性域名争议解决机制。该机制规定,投诉得到支持的首要条件是投诉人对有关名称或标志享有权利(益)。已有的大量专家裁决为理解该规定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线索,因此,有必要对前述裁...
关键词:域名争议 《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 商标权民事权益 
在线解决争议方式的发展及其对策被引量:5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22-128,共7页丁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线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研究>(09CFX06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争议的在线解决机制研究>(08JC820006);北京邮电大学社科基金项目<在线解决纠纷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010BS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研究>(BUPT2009RC1104)的阶段性成果
在线解决争议方式(ODR)因其在解决日益增多的网络争议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我国ODR的发展现状与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推广电子政务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我们应针对产生问题的根源,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采...
关键词:ODR 争议解决 电子商务 
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要求——网络时代的再思考被引量:8
《河北法学》2011年第3期139-146,共8页丁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线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研究>(09CFX06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争议的在线解决机制研究>(08JC820006);北京邮电大学社科基金项目<在线解决纠纷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010BS01)
各国仲裁法及国际条约大多要求仲裁协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书面形式要求的法律意义主要在于证明仲裁协议的存在及其内容,其至多构成仲裁协议的成立要件,而非国内多数学者认为的有效要件。因此,只要相关形式能够证明仲裁协议的存在及其内...
关键词:仲裁协议 书面形式 有效要件 成立要件 网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