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XW051)

作品数:6被引量:4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堂发张德琴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学术月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传媒》《新闻记者》更多>>
相关主题:隐私新媒体隐私权网络环境隐私保护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隐私保护困境与规则探讨被引量:30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0期126-130,共5页陈堂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传播中的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批准号:12BXW051)
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使得隐私保护"应当"强化的社会期待与司法在实践上"能够"强化保护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互联网传输与运营模式使个人信息管理存在风险,用户对个人信息自我保护的行动意识比较缺乏。大数据具有构建"合成型隐私"的功能,...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 隐私保护规则 自然型隐私 合成型隐私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隐私保护倾向从宽原则——从“外滩拥挤踩踏事件”报道的伦理争议说起被引量:5
《新闻记者》2015年第2期42-48,共7页陈堂发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新媒体传播中的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12BXW051)阶段性成果
某些报纸对"外滩拥挤踩踏事件"报道之所以引发伦理问题的争议,关键在于各自对网络环境的隐私及保护持有不同认识与主张。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主要群体,对于技术运用涉及的隐私问题有着较高的参与度。在认知层面,大学生对隐私的看法与...
关键词:新媒体 上海踩踏事件 隐私 司法理念 
新媒体涉私内容传播与隐私权理念审视被引量:10
《学术月刊》2014年第12期13-21,共9页陈堂发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新媒体传播中的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12BXW051)阶段性成果
大众传媒对私领域侵蚀的风险伴随传媒技术的时代进展而加剧。新媒体技术逻辑强化了传播内容的涉私性,导致隐私侵权的可救济性弱化。均衡鼓励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隐私人格利益保护之间关系,隐私权保护规则应确立如下原则,即以人格尊严与...
关键词:新媒体 涉私内容 隐私权理念 隐私保护规则 
网络环境下隐私保护理念应做必要调适——与《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隐私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商榷
《中国出版》2014年第10期11-13,共3页陈堂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传播中的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12BXW051)J阶段性成果
我国确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基于宽泛隐私内涵的隐私权严格保护的法律精神与司法理念已难以完全适应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及政治环境、人文环境,隐私保护理念应做必要调适。隐私本质在于"私"的合理隐匿,网络用户公开的个人资料系个人自愿...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个人资料 隐私权 人格尊严 
媒体与当事人“共谋”中的私性话题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张德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传播中的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12BXW051)阶段性成果.
用“共谋”笼统地定义电视私性话题节目的本质问题,这一学术批评思维值得推敲。由当事人自愿公开的私性话题,一定程度上虽有媒体共谋的操纵因素,但与严格意义的“隐私”无关,以“隐私情感公开”有悖常理作为价值批判立足点需要商榷...
关键词:媒体权力 共同隐私 私性话题 
论私性话题电视节目的隐私法律问题
《传媒》2012年第12期77-79,共3页张德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传播中的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BXW051)阶段性成果
目前,情感与家庭纠纷话题已为各级电视台所关注。本文主要从私性话题在电视节目中需谨慎处理、如何理性把握"私"与"隐私"界线以及"共谋"中的媒体权力可以有所约束这三个方面对电视情感话题节目的隐私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视节目 私性话题媒体权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