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研究》

作品数:3494被引量:12937H指数:36
导出分析报告
《西北民族研究》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人类学民族民族学中华民族伊斯兰教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王铭铭马戎董晓萍杨圣敏郝苏民更多>>
发文机构:西北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的国际理念与中国实践
《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104-115,共12页马千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研究”(编号:22FMZB004);扬州大学2022年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非遗与文化遗产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编号:YZUJX2022—B3);2023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将“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非遗保护措施。非遗能够为学校教育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持续发展教育 福建木偶戏 京剧 法语专业 
基于农户感知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空间特征研究——以农业文化遗产广东潮州单丛茶为例
《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116-129,共14页孙业红 程佳欣 武晴 
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挖掘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对传承传统文化和农业技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传承者与保护者,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及提升农村经济效益至关重...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 农户 空间分布 感知差异 
我国陆地边疆地区的人口特征、安全风险及治理策略
《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130-143,共14页刘瑞平 李建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双一流专项(编号:2023SYL01)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以多重比较视角,系统描述了我国陆地边疆地区人口变迁的特征,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陆地边疆地区人口的负增长、老龄化加剧等情况的叠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性别比长期失...
关键词:陆地边疆 人口特征 安全风险 治理策略 
主人感还是客人感?——认同融合与乡村民宿创客的可持续创业
《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144-155,共12页李燕琴 李晨阳 张相文 
中央民族大学“揭榜挂帅”专项项目“文化旅游促进‘三交’路径及机制研究”(编号:2023JBGS37),中央民族大学“研究阐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项项目“研学旅游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铸牢路径研究”(编号:2024CSZX21)的阶段性成果。
乡村民宿创客是兼具“主人”和“客人”双重身份的文化中间人,其可持续创业成功与否关系到乡村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认同融合理论,选择广西特色民宿集群为案例地,运用半结构访谈法和主题分析法,探究乡村民宿创客如何通过文化中间人的身...
关键词:乡村民宿创客 可持续创业 文化中间人 认同融合 
稿约
《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西北民族研究》创刊于1986年,是一本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AMI)、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第十三届甘...
关键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文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 核心学术期刊 名牌期刊 相关学科 学者投稿 
族群融汇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形成——基于中华历史三个重要阶段的论述
《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5-17,共13页范丽珠 陈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建构研究”(编号:24&ZD19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理论及其国际视野”(编号:23VMZ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关注中国陷于群雄争霸的三个历史时期,旨在探讨中华民族在历经先秦时期的混乱、分裂与争斗的过程中,如何发展出一套基于情理的族群观和天下观,以及后世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力量和社会精英如何通过接受和发扬滥觞于先秦的观念体系,在...
关键词:族群互动与融汇 中华民族共同体 族群观 天下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中的民族交融观及其重大意义
《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18-32,共15页朱军 金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城市民族工作跨部门协同机制构建研究”(编号:20BMZ120)的阶段性成果。
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核心概念的民族交融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途径和实践载体。只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中分析民族交融观的组成要素、价值原则和结...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民族交融观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数字·网络·算法:数字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王伟 丁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1ZD044)的阶段性成果。
数字时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阶段和新机遇。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带来的风险与挑战逐渐增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体意识和韧性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窄化甚至异化的数字媒体平台造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体意识离散,...
关键词:数字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生活革命与汉服运动——新阐释的可能性
《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44-57,共14页周星 
自21世纪初汉服运动在中国兴起以来,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中国社会对于汉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接纳,因此,可以说汉服运动获得初步成功。汉服运动的社会与文化实践,对于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走向,对于普通民众的服装生活,均...
关键词:汉服运动 生活革命 “新中式生活方式” 
文化张力抑或社会共生——再思西南边地多民族教育转型的逻辑
《西北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58-66,共9页谭同学 苏保明 
现代教育在西南边地芒市坝区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机械化将作为半劳动力的青少年解放出来。随着边民生计的多样化及边民的日常生活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现代科教知识日益变得重要。此前西南边地学生辍学率高,原因既非贫困导致...
关键词:西南边地 多民族 教育转型 社会共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