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茶座》

作品数:1517被引量:32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社会学家茶座》
主办单位:
最新期次:2014年4期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学社会学家社会资讯社会结构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作者:吴万伟薛涌王学泰陈蓉霞郑也夫更多>>
发文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何种普遍主义,谁之特殊性?
《社会学家茶座》2014年第4期89-98,共10页李文倩 
在当代思想境况中,普遍性问题处于相当核心的位置。一个问题能引起普遍关注的基本前提,是这~问题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层面上,关涉人在这个时代的生存困境。因为关涉基本的生存困境,对这~问题的解释或最终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普...
关键词: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主义 普遍性问题 生存困境 意识形态化 特殊主义 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 
乡愁与社会学被引量:1
《社会学家茶座》2014年第4期99-104,共6页肖瑛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母亲在这头,我在那头。”这是余光中先生《乡愁》中著名的诗句。然而,余先生的“乡愁”,只是浩浩汤汤之思乡流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若稍微细致点端详,就会发现,“乡愁”其实与“爱情”或并置或交织着构成...
关键词:《乡愁》 社会学 “爱情” 私有财产 社会存在 余光中 土地 个人 
米兰·昆德拉的可能性之树
《社会学家茶座》2014年第4期105-110,共6页李红兵 
阿拉贡说,我们一生的生活都是瞩目于未来的。约翰·亚当斯认为,我们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在追求幻觉。为什么我们会把生命寄予未来与幻觉?米兰.昆德拉认为,它们能给人带来存在的无限可能,他用“可能性之树”来隐喻人类的这种...
关键词:米兰.昆德拉 可能性 存在状态 亚当斯 幻觉 
那些你不想与之共进晚餐的人
《社会学家茶座》2014年第4期111-114,共4页李公明 
又一届足球世界杯刚过去了,但是巴西人对足球的热情和对世界杯的态度的区别,仍然使国人越来越多地思考“当我们谈论足球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就像前段时间当阿里巴巴闪电般地加入恒大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球迷思考马云想踢的到底...
关键词:足球世界杯 政治学 阿里巴巴 运作规则 思维方式 谈论 马云 
古今神游客,关学奠基人
《社会学家茶座》2014年第4期115-119,共5页郑也夫 
第一次见到胡爷,应该是在央视的屏幕上,是二十五六年前。那是个十集电视片《漫谈三国文化》,第一集名为《关老爷现象》。胡爷那时应该是44岁上下,蓄着大胡子,侃侃而谈。我被打动的与其说是其观点,毋宁说是谈话的风格:流畅、豪迈...
关键词:奠基人 游客 关学 三国文化 电视片 社科院 央视 
余生几朝夕,宜乐不宜哀——读启功先生诗词
《社会学家茶座》2014年第4期120-127,共8页王学泰 
读启功先生诗如见其人。他在《启功自述》中说自己“非常淘气”,好逗笑,“时常针对时局和学校的一些事编些顺口溜”,“编完后还要在相好的同仁间传播一下,博得大家开怀一笑”,“自述”中介绍了一点启先生在这方面的成绩,其中有讽...
关键词:启功 诗词 科学院图书馆 接人待物 80年代 著名学者 顺口溜 美术馆 
《绿野仙踪》没有讽刺乾隆
《社会学家茶座》2014年第4期128-135,共8页张宗子 
周作人谈中国古典小说,谈到两本书,给人印象最深。一本是《儿女英雄传》,一本是《绿野仙踪》。这两本书,他在不同的文章里反复谈到过,但具体情况不同。他喜欢《儿女英雄传》,读得熟,喜爱里面的人物:十三妹是他一贯推崇的健康女...
关键词:《绿野仙踪》 乾隆皇帝 讽刺 《儿女英雄传》 中国古典小说 周作人 八股文 御制诗 
梦回佛罗伦萨
《社会学家茶座》2014年第4期136-142,共7页傅铿 
时光倒流到2009年9月初,我们从威尼斯坐火车去佛罗伦萨。约3个小时的路程,到达佛罗伦萨圣诺凡乐火车站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在火车上就问了一位当地的乘客到“民族大街”如何走,结果下了火车后,那家步行只有五分钟路程的“马基雅弗...
关键词:佛罗伦萨 2009年 火车站 马基雅弗利 威尼斯 路程 教堂 
中国人iphone热的社会学思考
《社会学家茶座》2014年第4期143-150,共8页林寒 
面对iphone,中国消费者一直都有激情,从iPhonel到iPhone6,他们一路“狂追”,一路“疯抢”,他们被称为“爱疯者”,他们永远追逐最新的一款iPhone。国外:iphone6在中国大陆还没开始发售时,他们迫不及待地走出国门,进行全球扫荡...
关键词:中国人 中国消费者 学思 社会 中国大陆 手机市场 发售 风景线 
大字报
《社会学家茶座》2014年第4期151-160,共10页张闳 
大字报并不产生于“文革”,却是在“文革”期间达到了巅峰状态。提起大字报,总会令人联想到“文革”;同样,提起“文革”,也会想到大字报。大字报是“文革”的第一表达手段。但凡见过“文革”大字报的人,无不为其特殊的形式所震惊...
关键词:大字报 “文革”期间 表达自由 互联网时代 巅峰状态 表达手段 BLOG 无不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