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

作品数:2180被引量:152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戏曲研究》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4年4期更多>>
发文主题:戏曲研究戏曲创作戏曲戏曲史曲学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安葵李玲李小菊王政李志远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山西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1-3,共3页周庆富 
2024年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周信芳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通过学术研讨、《周信芳画传》出版、“梅艺今辉——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展”、梅兰芳赴美95周年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缅怀前贤,回视传统,展望未来,全方位回顾...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 周信芳 梅兰芳先生 展望未来 文化交流 京剧艺术 学术研讨 诞辰 
南北会通,梅周并寿——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30周年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4-7,共4页龚和德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国际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梅兰芳和周信芳是20世纪京剧的杰出代表。我从少年时起爱好京剧,有幸多次观摩两位大师的精彩演出。又因在戏曲研究单位工作,也有机会参与对大师的纪念。今逢两位大师诞辰130周年,以《南...
关键词:周信芳 戏曲研究 戏曲剧种 梅兰芳 会通 京剧 国际影响力 20世纪 
周信芳评传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8-37,共30页谢雍君 
六十年来磨一剑,精光真使石金开;浑忘眼弱和头白,唱遍山陬与海隈。万死不辞尊信国,千人所指骂王魁;乾坤依旧争邪正,珍重先生起怒雷!11961年12月,首都文艺界举行周信芳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田汉写了四首七律赠予周信芳,此为第四首。...
关键词:周信芳 王魁 田汉 纪念活动 京剧艺术 七律 六十年 
周信芳谈表演艺术经验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38-50,共13页王金武(整理) 
一我的表演方法曹禺同志讲,话剧讲话白,是一种语句的选择。文学剧本写得好,但观众听不清楚,那也不行。解放以后,开始使用舞台字幕,这也有利有弊。倘若唱念多了,可以帮助观众理解,但如果观众还要同时看台上表演,字幕就会干扰。总归来讲,...
关键词:周信芳 唱念 表演艺术 文学剧本 表演方法 有利有弊 舞台字幕 
从《奇双会》看梅兰芳的“造剧”之功、“磨剧”之道——兼谈戏曲的声腔互动、剧目传承问题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51-73,共23页谷曙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百年戏曲演出史及其发展高峰研究”(项目编号:21ZD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一般项目“日本藏中国戏曲戏单海报和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BTQ035)阶段性成果。
吹腔剧目《奇双会》,又名《贩马记》,京剧、昆曲等剧种皆演,现今主要演出《哭监》《写状》《三拉》三折,其中《三拉》一折又名《三拉团圆》或《闯辕三拉》,可分为两折演出。作为少有的活跃在京、昆两个舞台上的吹腔剧目,该剧颇受瞩目。...
关键词:奇双会 传承问题 吹腔 梅兰芳 皮黄 演出 昆曲 
稿本《秋篱剧话》与清末民初沈阳剧坛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74-93,共20页任荣 
江苏省高校哲社重大项目“江苏戏曲理论史”(项目编号:2022SJZD13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百年戏曲演出史及其发展高峰研究”(项目编号:21ZD15)阶段性成果。
清末以来,关内外人口流动加剧,伴随着“闯关东”的人潮,关内外戏曲交流活动也更加频繁,沈阳剧坛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空前之繁盛。但是翻检《中国戏曲志·辽宁卷》《沈阳市戏曲志》等相关史志会发现,火热的演剧活动与相关之文献记载并不相称...
关键词:闯关东 剧话 清末民初 演剧活动 剧坛 戏曲 交流活动 沈阳 
“国防旧剧”:“孤岛”时期上海新编历史戏演剧考述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94-113,共20页张婷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百年戏曲演出史及其发展高峰研究”(项目编号:21ZD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梅兰芳舞台剧目编演及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3BB030)阶段性成果。
引言:抗战学术的生成语境自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后日军全面占领租界前,上海苏州河南岸的法租界与英美公共租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孤岛”区域。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爆发,对上海戏剧界构成了沉重打击,...
关键词:法租界 公共租界 淞沪抗战 生成语境 上海苏州河 孤岛 
程派艺术与海派趣味:程砚秋上海演出史中的迎合、融入与抵抗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114-132,共19页李尔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百年戏曲演出史及其发展高峰研究”(项目编号:21ZD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一般项目“日本藏中国戏曲戏单海报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BTQ035)”阶段性成果。
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是百年来戏曲演出史上的一座高峰。在他的演出生涯中,上海演出所占比重颇大,是一绕不开的重要关节。一方面,上海见证、促进了程派艺术的发展与壮大,程砚秋的个人意志与个性...
关键词:程砚秋 四大名旦 戏曲演出 京剧界 程派艺术 个人意志 个性鲜明 
遵史而评 依史而论——清前中期戏曲叙事批评的“历史化”潮流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233-249,共17页刘二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理论史通论”(项目编号:18CB16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美学史”(项目编号:2022M711991)阶段性成果。
关于戏曲与历史关系的论说由来已久。自元代起,戏曲演绎历史以及对历史题材虚实处理的话题便不断被提及。在清前中期,剧论家们不仅思考戏曲叙事中历史题材的处理问题,而且进一步以历史视角全面审视戏曲叙事,包括叙事内容、叙事手法和叙...
关键词:叙事价值 戏曲叙事 叙事内容 剧论 清前中期 历史视角 历史题材 虚实处理 
以《盛京时报》文艺副刊“神皋杂俎”与儒丐“戏评”看20世纪20年代东北剧坛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250-275,共26页李永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重大项目“现当代旧体文学史研究”(项目编号23&ZD28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一般项目“《盛京时报》文学史料整理、考录及研究”(项目编号:20FZW128)阶段性成果。
满族作家儒丐(1884—1961)于1916年从北京到沈阳,之后到《盛京时报》任编辑,主持文艺副刊“神皋杂俎”。在编辑工作与文学创作的间隙,儒丐最大的喜好就是到沈阳各个戏园看戏、评戏,并在自己主持的副刊中开设专栏发表自己和同人的戏评文...
关键词:文艺副刊 《盛京时报》 杂俎 满族作家 神皋 编辑身份 文学创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