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品数:2408被引量:4150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科学稿约大学学报国内统一刊号大学生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作者:李后强尹明生李缨陈维政李自玉更多>>
发文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主义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改革开放创新社会主义本质的政治哲学叙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53-60,共8页郭香渝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人工智能奇点论研究”(21BZX002)。
改革开放内蕴着社会主义本质守正创新的政治哲学。从政治观念来看,改革开放基于人民的生存体验,以先进政党的领导、生存体验的改善、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从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人民主体的政治地位、人民发展的政治导向,追问了社会主义的...
关键词: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 
列宁晚年“政治遗嘱”中的文化建设思想及启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72-79,共8页张小飞 刘子涵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人学哲学用哲学的百年传承与经验启示研究”(21XDJ007);全国高校思政课建设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西南石油大学)”(21SZJS51010615)。
1922年12月—1923年3月,列宁在病中口授了他一生中最后三篇书信和五篇文章,这些书信和文章被称为列宁晚年的“政治遗嘱”。在这些书信和文章中,列宁从对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反思中进一步深入思考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文化问题,提出了许...
关键词:列宁 “政治遗嘱” 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思想 当代启示 
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油层物理》为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12-122,共11页郭晶晶 王海涛 汤勇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OBE理念在石油工程专业实践创新与路径研究”(220606537080317);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天然气现代产业学院‘五共五融’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JG2021-532)。
《油层物理》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油层物理》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
关键词:教学改革 混合教学模式 油层物理 首要教学原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新时代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要旨论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郭超 
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新时代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理论阐释和实践路径研究”(2020CX020)。
引导人民群众深刻认识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故事中蕴含着道理,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是为了讲好制度故事背后的道理,其重心在于讲好中国制度为什么“行”、“特”...
关键词:中国制度故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自信 制度认同 制度宣传教育 
“两个结合”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何毅 江雪 高榬彗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理论建设过程中总结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两个结合”不仅深入地揭示了马...
关键词:“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一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 
从列宁《怎么办?》看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52-58,共7页张雪梅 吴敏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政治基础。列宁的《怎么办?》一书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科学划分央地权责、抓好地方干部建设、加强央地合作联系四个方面...
关键词:列宁 《怎么办?》 中央与地方关系 治理能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三重逻辑——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59-67,共9页王敏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建构研究”(21VSZ08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对共产主义进行了相对明确和比较详细的阐述,标识着其唯物史观的萌芽,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与现实启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当时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流派、观点或思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理性...
关键词: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共产主义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理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99-107,共9页陆鹏飞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当代建构及其现实关照”(22KSE407);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重点课题“‘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研究”(GJB142233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两个行”的重要论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人民基于历史事实客观地做出的肯定性价值评价。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行 “两个结合” 人民至上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研究综述被引量:1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26-34,共9页张剑宇 廖小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精神生活发展的历程与规律研究”(18FKS02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我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本质内涵和实现规律研究”(2018SJZDI003);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研究”(KYCX23_0215)。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学术研究肇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现已历经初步探索期、逐步成熟期和深化拓展期。围绕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形成背景,学界主要讨论了其...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城乡关系变迁 城乡融合 
辛亥革命前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61-68,共8页刘大蓉 何洪涛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恩格斯的论战性学术著作《反杜林论》修改整理而来的,是一部宣传、普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出场来看,它是为世界无产阶级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辨别其他社...
关键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革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