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作品数:1763被引量:3895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主办单位:凯里学院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水江文书主持人乡村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作者:谢晖杨庭硕徐晓光罗康隆罗康智更多>>
发文机构:凯里学院吉首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声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M0002-M0002,共1页
本刊所刊论文,作者须承诺投稿论文为原创研究成果,不涉及任何泄密内容,未以任何语种或形式进行一稿多投。如因论文内容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引发泄密纠纷,作者须独立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著作权许可使用费,涵盖论文...
关键词:专有出版权 翻译权 知识产权 汇编权 发行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 电子出版物 一稿多投 
英戈尔德《篮子里的世界》及其讨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1-10,153,共11页蒂姆·英戈尔德 朱晓阳 徐菡 袁哲 
蒂姆·英戈尔德的《篮子里的世界》通过“篮子编织”这一隐喻,深刻探讨了人类实践、代际传承、知识与生命的动态关系,并批判了现代社会对技术与知识的异化。朱晓阳、徐菡等学者围绕“篮子编织”,就“草墩社会”“民族志电影”等话题展...
关键词:“篮子里的世界” 草墩社会 民族志电影 英戈尔德 
口传叙事中的中华文化符号及其当代传播——以毛南族为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20-29,153,共11页冯智明 张贝儿 
国家文化英才专项项目“南岭走廊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交融典型调查研究”(2021QNYC093)。
毛南族创世神话、神灵故事、风物传说等口传叙事中蕴含着诸如开天辟地、兄妹成婚、大神射日、三十六神灵谱系、一村一社等中华文化符号,以及与周边各民族同源共祖、守望相助的民族交往叙事,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记忆的集中体现,是在民族...
关键词:毛南族口传叙事 中华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传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进路——以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为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30-41,153,154,共14页苟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南岭民族走廊中的民族互嵌研究”(19XMZ015)。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如何在民族互嵌式共同体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下的重要关注。进入多元互嵌的各个族群,通过结构互嵌中的交往交流交融突破传统民族关系的缔造,在“四个与共”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寻找互嵌价值进...
关键词:民族互嵌式社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进路 
南方文化史与朱子学的再思考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42-51,154,共11页陈支平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A类)重大项目(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课题基金项目)“朱子学传播史研究”(23JDTCZ014)。
从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脉络看,中国的北方即中原地区与中国的南方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于上古时期有关中国南方的文献记载比较缺乏,有关中国古代南方文化史的叙述,基本上是延续中国北方即中原地区士人们的认知。一直到了宋代特别是...
关键词:南方文化史 朱子学 族群建构 
复兴葛类作物种植应对粮食安全探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104-112,155,共10页李若君 张振兴 
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贵州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24FMZB002)。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乃当下我国重要国家战略之一。葛类作物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文献所记至少可上溯至先秦时代,其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极高,至今在...
关键词:葛类作物 大食物观 粮食安全 生态文明 
大食物观视角下被淘汰农作物的重新利用探索:以棕榈科粮食作物为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113-122,155,156,共12页耿中耀 陈敏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贵州世居民族传统农业生态知识的发掘与创新利用研究”(22GZQN10)。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驯化,并被长期种植利用的棕榈科粮食作物多达百余种。其后,这些营养丰富、生产成本低廉、产量高、品质优的“树粮”作物,相继退出历史舞台,逐步转化为“替代性作物”“救荒作物”,有的甚至沦为...
关键词:大食物观 被淘汰作物 重新利用 棕榈科粮食作物 
村庙信仰与乡村公共空间秩序的建构——基于翁牛特旗大窝铺村的人类学调查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123-132,156,共11页张昆 尚海林 李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中内蒙古牧民主体地位的实现路径研究”(21BMZ081)。
通过对大窝铺村村庙信仰和村庙祭祀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庙是集农耕祭祀、多神崇拜、阴阳交互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仰空间,并依托血缘、地缘与神缘,通过人、神灵与自然之间不断沟通与互动建构起来的。神灵之间按照既定的次序排列,确保了秩...
关键词:村庙信仰 乡村公共空间 功能主义 秩序 
民族地区治安治理机制研究——基于L省SD派出所的考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133-143,156,共12页罗荔丹 宫志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地方实践经验研究”(20AZD00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双一流专项“传统治安治理理念及其现代转化研究”(2023SYL01)。
以SD派出所运行过程为个案,遵循适应性视角,搭建“警务显著性—规范资源空间”分析框架,通过对侗族、苗族发生的多案例比较分析建构出改造、妥协、变通和衡平四种差异化治理模式。在激励与约束机制驱动下,派出所主动基于目标考核、权威...
关键词:治安治理 差异化策略 派出所 适应性 
身体动态的文本表述与生成——基于湖南汨罗“打猖”仪式舞蹈的田野调查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144-152,156,共10页李星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南岭走廊各民族传统舞蹈共生传承与发展研究”(23YJA760054)。
湖南汨罗“打猖”仪式舞蹈基于多重表演语境生成了多类表演文本,在典型的“民间仪式语境”“节庆展演语境”“舞台创作语境”三类语境中,其身体动态作为核心表演文本分别呈现出“叙事性”“组合性”“艺术性”特征,并隐含以仪式文本为...
关键词:表演语境 身体动态 文本 “打猖”仪式舞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