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作品数:600被引量:2536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社会学术评价大数据社会科学评价哲学社会科学更多>>
发文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作者:吴晓明吴田徐勇叶继元李建民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式现代化的唯物史观透视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5年第1期4-14,157,共12页孙乐强 
西方社会生产的主导逻辑表现为从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再向剩余价值生产逻辑的转换,实现从封建社会到近代市民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开启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而中国社会生产的主导逻辑则表现为从物质生产向全面生产逻...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唯物史观 社会生产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5年第1期15-24,157,共11页周建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研究”(24&WZD04)阶段性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创建的高水平的现代化文明样态,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发展模式,具有坚实的中华文化根基、鲜明的人民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是一个动态推进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道路 文化强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5年第1期25-31,157,共8页吕忠梅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生态环境法典化的中国实践和理论创新研究”(24ZDA095)阶段性成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向度。从《宪法》确定的国家目标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应着《宪法》规定的“生态文明”和“美丽”。新征程新目标提出了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现代化的新要求新任务,需要建构...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现代化 环境法学 生态环境 法典编纂 
基于悖论视角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前沿与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5年第1期32-41,157,158,共12页焦豪 宋嘉艺 白颖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管理科技项目(5108-202218280A-2-183-XG)阶段性成果。
面对技术复杂性、资源稀缺性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等约束条件,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在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治理过程中面临诸多悖论选择。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提炼研究标签,发现当前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以产品、互补者、创新和演化为主要...
关键词:悖论视角 数字平台 生态系统 治理 
数字劳动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5年第1期42-49,158,共9页肖祥 
目前学术界关于数字劳动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剥削—异化”和“礼物—互惠”两种范式。这两种范式都围绕平台与数字劳动(劳工)二元要素展开,只是研究的角度不同;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难以反映数字劳动的复杂性,也与中国数字劳动的特殊性...
关键词:数字劳动 研究范式 剥削—异化 礼物—互惠 多元—治理 
具象参照型与现实逼近型:两种社会科学学术概念及其生成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5年第1期50-60,158,共12页王水雄 
“科斯定理”及其引发的混乱表明,社会科学中的学术概念不能简单地脱离其理论或知识体系及它们与现实的关系而获得正确的理解。依据学术概念之于理论的重要性、它们与现实和具象的关系,可以区分出“具象参照型”和“现实逼近型”两类具...
关键词:学术概念 具象参照型 现实逼近型 共淀逻辑 科斯理论 
超越概念“命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概念化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5年第1期61-71,158,共12页胡安宁 盛渠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社会团结的文化基础研究”(22VRC140)阶段性成果之一。
概念化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在进行演绎式概念化时,研究者常常面对多重概念化的困境。出现这一困境的原因之一在于研究人员将概念化停留在以概念命名为导向的“编码”,而没有深入到以理论解释为导向的“映射”。编码强调...
关键词:问题导向 概念化 编码 映射 家风 
嵌入社会认知:第二人称视角的两重含义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5年第1期72-80,158,共10页董达 陈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过程哲学与当代意识研究”(20CZX015)阶段性成果。
人的社会认知的基本能力与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的复杂性是相连续的。这意味着第二人称交互关系所构成的社会单元本身即构成了界定该视角内涵的严格约束条件。对第二人称视角内涵的界定可以引入形式社会学中对两种最基本社会单元——二元...
关键词:第二人称视角 社会认知 二元体 三元体 次级主体间性 
现象学访谈:第二人称式的双向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5年第1期81-90,159,共11页何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预测心智视野下的群体智能研究”(22BZX040)阶段性成果。
今天的现象学不只是一种概念化或技术化的哲学,而是作为一种哲学实践和跨学科的方法在许多经验科学和社会生活问题的研究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些广泛而深入的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象学访谈技术的运用。那么,在何种意义上,这种以...
关键词:事实变更 悬置 现象学访谈 第二人称 交互 
文图学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5年第1期91-98,159,共9页黄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西比较视域中的中国现代文图理论研究”(23YJA751006)阶段性成果。
文图学是关于文学与视觉图像逻辑关系的研究,呈现为一种以语象与图像基本范畴为基础、以语图比较为核心内容的研究方法。文图学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呈现出理论的自觉性和现代学术意识,具体体现为三个领域:一是文学期刊封面...
关键词:文图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语象与图像 语图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