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作品数:886被引量:33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最新期次:2024年3期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叙事小说启蒙戏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作者:王春林王达敏李钧肖画张华更多>>
发文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时空体”视阈下的白先勇眷村文学怀乡书写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3期129-140,共12页石琦 方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项目批准号:22&ZD280)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从多角度、多层次对白先勇的文学世界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但其与台湾眷村文学的密切关系以及其眷村书写体现出的鲜明“时空体”形式却鲜有学者进行研究。台湾眷村文学的创作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白先勇的《闷雷...
关键词:白先勇 时空体 眷村文学 怀乡 
蓊郁人生的接龙叙事,含泪微笑的情感喜剧——简媜《十种寂寞》叙事艺术与东方美学摭论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3期141-149,共9页李钧 
《十种寂寞》运用接龙叙事手法,十余篇小说各自独立成篇,连接起来则结成整体,前一篇中的次要人物在下一篇成为主角,三教九流人物的生命接力棒由乡村传到都市,由少年达至迟暮;这些故事首尾呼应,形成了一个圆形结构的生命之书,在“如何讲...
关键词:《十种寂寞》 接龙叙事 人间佛教 悲喜剧 语体试验 
“模糊的身份”与“本土的发现”——论魏德圣《赛德克·巴莱》的叙事圈套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3期150-160,共11页徐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台湾文学中的中华民族叙事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279)的阶段性成果。
台湾地区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电影亦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分支。抗日主题电影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电影叙事的重要母题之一。因为历史与现实等原因,台湾电影在表述抗日主题时呈现别样的叙述逻辑。以《赛德克·巴莱》为例,台湾电...
关键词:抗日主题 “殖民统治有益论” 文化/族裔身份 本土化 
“戏谑”与“悲悯”的共生——论黄锦树的马共系列小说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3期161-171,共11页刘亚群 
黄锦树作为对马共题材最为感兴趣的马华作家之一,以“超出马共”来“反思马共”是他与其他马华作家的最大区别。他关于马共历史的思考和对马华文学未来走向的探索始终融为一体。纵观其马共系列小说创作,他分别从消解崇高、革命狂想以及...
关键词:黄锦树 魔幻 马共 戏谑 悲悯 
日常经验与中国式童年的审美表达——庞余亮“小先生三部曲”读札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3期172-181,共10页王冬梅 
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世纪江苏长篇小说文化谱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2ZWB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当代江苏极具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庞余亮近年来以极具个人标识性的文学探索加入日常经验书写潮流,依托《小先生》(2021)、《小虫子》(2023)、《小糊涂》(2024)(并称为“小先生三部曲”)等一系列文本去再现童年日常生活、重构儿童...
关键词:日常经验 庞余亮 “小先生三部曲” 童年记忆 
“描写”、“情动”与“永恒当下”——论《欢迎来到人间》的语言风格及其思想张力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3期182-193,共12页妥东 
毕飞宇新作《欢迎来到人间》透过对青年医生傅睿在一系列突破日常的“例外”状态下逐渐走向精神崩溃的生命状态的刻画与描绘,提喻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现代性的空间形态、文化氛围、制度结构所遭遇的一系列精神困局。小说通过情动式...
关键词:毕飞宇 《欢迎来到人间》 语言 叙事 风格 
中国非线性叙事电影兴起之原因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3期194-203,共10页杨鹏鑫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电影叙事中的时间形态研究”(项目批准号:23YSB016)的阶段性成果。
非线性叙事电影在中国之兴起是一个显见的现象,此显见现象的原因却颇为复杂。撮要而言,其电影方面的原因如:全球电影的一种叙事趋势、潮流;榜样的激励效应;诸多艺术电影人、独立电影人、先锋电影人转向商业电影领域,将一些曾经另类、边...
关键词:非线性叙事 中国电影 兴起原因 
胡今虚致许广平的三封未刊书信考释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葛涛 
国家社科基金2022年度一般项目“北京鲁迅博物馆藏稀见及未刊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2BZW133)的阶段性成果。
鲁迅研究学者胡今虚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写给许广平的三封书信由许广平捐献给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这三封未刊书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首先,胡今虚在这三封书信中谈到了鲁迅研究与鲁迅传播方面的一些历史细节,可以弥补文学史的不足;...
关键词:鲁迅 书信 史料 历史细节 考释 
鲁迅杂文艺术例鉴:声东击西与“反听”之辨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姜振昌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鲁迅的杂文艺术研究”(项目批准号:21BZW027)的阶段性成果。
鲁迅杂文匡正论辩的艺术之一,是源自“反听”智慧的声东击西,“暗度陈仓”、“假途灭虢”和“指桑骂槐”是分别的表现形式,其艺术的基点都在遏抑蔽掩中蕴藏的能够透过表象重击被否定事相本质的“传射”功能。作品由此而意向雄奇、尖锐...
关键词:鲁迅杂文 声东击西 暗度陈仓 假途灭虢 指桑骂槐 传射 
鲁迅日文书信的私语性与公共性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3期21-32,共12页杨皓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的文化选择对百年中国新文学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267)的阶段性成果。
鲁迅与日本文化和日本相关人士有着紧密联系,他的日文写作和与日本友人的通信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鲁迅文学创作整体风格和精神世界个人生活的重要途径。鲁迅与日本友人的通信具备外人、外语、私密等特殊元素,这些元...
关键词:鲁迅 日文书信 私语性 真实性 公共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