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论丛》

作品数:1263被引量:41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人文论丛》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最新期次:2024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儒学清代哲学儒家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陈文新陈锋冯天瑜余来明欧阳祯人更多>>
发文机构: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周制与秦制》的一通信札
《人文论丛》2024年第1期3-8,共6页秦晖 
冯先生道鉴:拜读了您的大作,很是敬佩。我闻道于先生已有近半世纪,那是“批林批孔”“反儒崇法”之时,我想当时我们应该都是毛泽东的崇拜者。当然先生已经名满天下,我只是个1969年下乡的知青(坦率地说,我当时极“左”,在农村入了党,当...
关键词:冯先生 信札 名满天下 批林批孔 书生气 杨荣国 
对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的十二点质疑(上)
《人文论丛》2024年第1期9-44,共36页吕友仁 
本文是对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十二点质疑的前半部分。第一,我国有没有通论典章制度渊源流变之专书?陈寅恪先生说“迄鲜”,本文认为不是“迄鲜”,而是有两部,即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第二,前后两个朝代典章制...
关键词:陈寅恪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质疑 《通典》 经学 
《乡党应酬》研究
《人文论丛》2024年第1期162-175,共14页李娅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通史研究”(18ZDA021)阶段性成果。
《乡党应酬》是一部由湖南籍编纂者汇辑,主要在湖南、四川等地刊刻、流传的应酬指南。该书最早刊行于光绪十一年,书中收录了人们日常交际所需知识,其中包含诸多湖南籍文人的作品和大量湖南的地名、民俗、信俗等内容,极具湖南地域特色。...
关键词:《乡党应酬》 应酬指南 版本考 地域特色 
清代常平仓谷买补制度浅析——以《湖南省例成案》为例
《人文论丛》2024年第1期179-188,共10页程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财政转型与国家财政治理能力研究”(15ZDB037)阶段性成果。
清代常平仓体系初建于顺治年间,常平仓谷买补制度亦由此产生,经康熙、雍正二朝积累,在乾隆前期经较快的建设得以建全。其内容包括买补行为的主体、对象、地点、时间、弊端的避免与处罚,作为行为客体的仓谷之给价与运脚等。在制度调整中...
关键词:常平仓 买补 仓谷 财政 
额内与额外:乾嘉时期京官公出需索与馈赠
《人文论丛》2024年第1期189-198,共10页张译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财政转型与国家财政治理能力研究”(15ZDB037)阶段性成果。
在皇权运转和地方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清代京官或因职务需要,或因皇帝委派,需出外办理诸如了解地方民情、会审刑名案件、勘灾查赈、校阅营伍等差务。京官公出是皇帝了解地方、政权正常运转、社会秩序稳定的需要。但在公出过程中,存在诸多...
关键词:乾嘉时期 公出 京官 
嘉道年间河工银赔补问题初探
《人文论丛》2024年第1期199-208,共10页段嘉欣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财政转型与国家财政治理能力研究”(15ZDB037)阶段性成果。
嘉道年间的河工银赔补,是在定额河银制度失效、河款借垫行为频发这一背景下出现的财政问题。不仅涉及河道工程保固赔修,同时还包括河款借垫导致的亏空赔补,以及物料腾贵之下无法循例奏销的加、帮价银的赔补。朝廷对于应赔款项的追缴及...
关键词:嘉道时期 河工经费 赔补 追缴 
中国古典“小康”概念入日及其新变
《人文论丛》2024年第1期211-218,共8页石旸旸 
“小康”一词,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明显转换。18世纪初被日本儒学古学派代表伊藤仁斋使用,初义为“经历战乱后,国家政权相对稳定,社会局势相对安定之状态”,为日本吸收唐代“小康”狭义而来。中...
关键词:小康 释义 中日文化交流 
近代“中国式”的生成与展开
《人文论丛》2024年第1期219-228,共10页聂长顺 赵川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学术话语古今演变研究”(22JJD750042)阶段性成果。
清末民初,“中国式”从用于器物,到用于动作,再到用于社会,大体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民初,“中国式”曾用以表达一种负面意象,尤其在时评政论中是批判的靶子。“中国式”通过思想论述得以正面树立是在教育领域实现的---1919...
关键词:中国式 词汇史 概念史 文化史 
近代中国“解放”概念的阐释、转向及争议(1919-1925)
《人文论丛》2024年第1期229-237,共9页孙莹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学术话语古今演变研究”(22JJD750042);国家社科基金人才项目“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生成与建构”(22VRC181)阶段性成果。
清末,蕴含“自由”意涵的现代“解放”概念传入中国,逐步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话语。“解放”融合了古今中外的语言和文化,其概念的核心内涵是摆脱束缚,追求个人自由。由于“解放”的古义隐含被动和贬低的色彩,引发“解放”主被动之争,恰...
关键词:解放 概念史 历史文化语义学 
刘邦喜“六国纵横时”与汉初政论文风考论
《人文论丛》2024年第1期241-252,共12页梅伟 钟书林 
“六国纵横时”是对战国时期列国伐交的真实写照。刘邦作为秦灭六国的见证者,其后历经抗秦、灭楚、兴汉,所以喜“六国纵横时”有其深刻的历史成因。同时,刘邦作为汉帝国的开创者,个人喜好对时代文风有着重要影响。首先,刘邦虽是布衣出身...
关键词:刘邦 纵横 汉初文风 雄健气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