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研究》

作品数:841被引量:14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非遗传承研究》
主办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中西书局
最新期次:2024年4期更多>>
发文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农业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作者:蔡丰明陆建非陶立璠高丙中李荣启更多>>
发文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谣言”与“童话”:网络社会下民间故事类非遗的新形态
《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卢翀 
现代网络社会对民间故事造成的改变主要集中在打破了由民俗构成的观念空间视域。这种改变使得传统民间故事为了适应现代网络社会的传播工具,不得不改变原来的传统形态,以一种更适应当下环境的形态继续发展生产。其中的代表就包括网络谣...
关键词:民间故事类非遗 网络谣言 新的童话故事 新形态 
非遗的都市交响,生活的活态画像——《都市民俗与云间记忆》的生活方式面向与叙事实践
《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第4期41-43,共3页张琪舒涵 
非遗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民间文学、传统曲艺、技艺、中医药、传统体育与杂技这些都曾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1]大多数的非遗曾孕育于乡村,随着都市化的普及与市民意识的兴起,它们逐渐与现代性相接轨,构成了民众生活方式中传统的、...
关键词:传统曲艺 日常生活方式 都市民俗 市民意识 生活智慧 民众生活 城市化率 都市化 
非遗传承赋能乡村振兴: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以蔚县剪纸为例被引量:1
《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李雪莉 胡卫军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考古遗址文化景观的生态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2B180)的阶段性成果。
河北蔚县剪纸以其独特的刀刻技艺和彩色点染著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遗。基于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将蔚县剪纸作为典型案例,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文化资源及价值。研究旨在探...
关键词:文化资本 文化资源 蔚县剪纸 乡村振兴 
尊古容变与求真慎变并举——传统音乐类非遗的当代传承方式
《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第4期49-51,60,共4页耿浩 
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培养科研资助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北方人口较少民族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42002/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全球化、现代化带来的社会转型,使非遗传承面临严峻考验,尤其是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相伴随行的传统音乐类非遗,逐渐转化为艺术形式、文化符号和社会资源的形式存在,其传承方式亦从民间口头性自主传承转向国家政策性引导传承、学校规范性...
关键词:非遗 传统音乐 尊古容变 求真慎变 传承方式 
非遗产业化发展的实践机制——以“胡氏根雕”为例
《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姚航 蔡丰明 
产业化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路径之一,该路径强调以开发促保护,将非遗推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强化传承。“胡氏根雕”是上海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多年的探索,“胡氏根雕”的产业化发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根基...
关键词:非遗 胡氏根雕 产业化发展 
炒揉七诀千里翠,洞庭传家碧螺春——“碧螺春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施跃文访谈
《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施跃文 栗天依 
施跃文是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唯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获得洞庭东山“茶王”称号,制茶手艺精湛。20年来,施跃文带领全村300户老百姓通过制茶解决生计问题,提高收入,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
关键词:碧螺春制作技艺 施跃文 非遗 传承 
恩施摆手舞进校园的创新传承实践与思考
《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第4期61-64,69,共5页段炼娥 付勤 卢洋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项目“体美融合视角下湖北非遗摆手舞的创编研究”(项目编号2024YR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于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摆手舞”的深入田野调查,运用民俗学、舞蹈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系统分析了其九个核心特色动作,并创新性地结合健身舞的动作组合原理与对称性特征,精心创编九节健身舞序列,不仅保留摆手舞的原生态文化韵味,还赋...
关键词:恩施摆手舞 进校园 创编 
高师音乐教育与“非遗进校园”融合的路径研究——以大调曲子为例
《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第4期65-69,共5页张庆华 马奇 
2023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JSJYZD-032);南阳师范学院2023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OBE理念下高校音乐学专业(师范)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JXYJYB-35);202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筝派四大谱系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5-ZDJH-790)的阶段性成果。
“非遗进校园”是实现非遗传承保护、高校达成育人成果的有效途径。河南南阳师范学院不断优化高师音乐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以赛促教,加强艺术实践锻炼,搭建三个科研平台,实现较好的融合。大调曲子的传承保护工作,还需要通过在高校中成...
关键词:大调曲子 高师音乐教育 非遗进校园 
非遗进校园,五育促成长——以“二十四节气里的幸福生长”课程为例
《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第4期70-73,共4页胡俊 
作为一所新开办的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青浦实验中学以“幸福生长”作为办学理念,开发“二十四节气里的幸福生长”课程,持续通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挖掘“二十四节气”中饱含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和生命智慧,不断在五育融合中探...
关键词:非遗进校园 二十四节气 五育 幸福生长 课程 
休刊启事
《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第4期73-73,共1页《非遗传承研究》编辑部 
本刊自2016年创刊,已历经8年。其间,多获各界人士和机构的支持和襄助,上海教育出版社、中西书局先后合作出版,增爱公益基金会连续6年资助出版经费,各理事单位以多种形式支持编辑出版工作,我们始终心怀感激之情。文化大家冯骥才先生欣然...
关键词:上海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工作 名誉主编 公益基金会 著名专家学者 冯骥才 休刊 资助出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