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

作品数:445被引量:15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媒介批评》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化研究中心;河北大学文学院
最新期次:2024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媒介作品选登编后记媒介批评视频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作者:鲍海波王敏芝贾佳刘蒙之刘毅更多>>
发文机构: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反思微短剧
《媒介批评》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徐兆正 
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项目号:4065C50221204097)阶段性成果。
微短剧所依托的短视频载体是当代电子媒介的代表。麦克卢汉认为对媒介的分析应将重心放在它的形式上。鉴于微短剧是一个特殊的“视听文本”,它的台词量大、念白语速快、情节极为紧凑,本文首先通过“拉片”将某部微短剧还原为“书面文本...
关键词:微短剧 媒介 视觉文本 “加速时代” 触觉文本 
情不自禁的动作——微短剧的情绪生意与媒介语法
《媒介批评》2024年第2期17-31,共15页谭复 
微短剧主要有网剧、短视频、信息流广告三种形态,不同形态的背后蕴藏着平台逻辑与业态分布的多重面向。当前微短剧作为“情绪生意”,在“素材库”上嫁接网络文学,共享“数据库写作”的叙事机制和以“爽”为中心的快感机制,其受众不仅在...
关键词:微短剧 情绪生意 数据库写作 反套路 媒介语法 
影像传承与转化创新:传统文化类微短剧的内容生产及其创新路径
《媒介批评》2024年第2期32-47,共16页王颖吉 李红丽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传承与传播中华文明内涵价值的路径研究”(项目号:221202303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传承媒介,已逐渐发展成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微短剧通过影视创作的方法将传统文化资源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进行密切融合,重新为观众建构出一个可视化、可感知、可传情的审美空间。然而,...
关键词:微短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生产 创新路径 
微短剧:媒介升温时代的“情绪样板戏”
《媒介批评》2024年第2期48-62,共15页贾想 
1—5分钟的竖屏微短剧是遵循短视频的传播规律、在短视频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移动视听产品。竖屏微短剧所采用的竖屏取景形式,创造了人物聚焦与环境失焦、快速切换的单人镜头、符号化的特写镜头等独特的镜头语法。微短剧以“情绪样...
关键词:微短剧 短视频 竖屏取景 情绪样板 身体丑学 
断裂、解构和时间的终结:网络微短剧的叙事危机
《媒介批评》2024年第2期63-77,共15页张梦晗 沈文乾 
网络微短剧作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在日益加速的社会背景下,凭借其情节内容的凝练丰富与时空情境的小巧精致,构建了一种联结传统与现代的新型视觉文化形态。然而,这一现象也导致叙事转向意义的空洞化和虚无化。本研究从现代性理论的...
关键词:网络微短剧 叙事危机 信息漫溢 现代性 
沉思、共鸣与拼图:数字时代公共精神生活的图景及其可能——基于《十三邀》的考察
《媒介批评》2024年第2期78-94,共17页王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22JJD860008)的阶段性成果。
对任何一个时代精神生活的界定和描述都很难一概而全,特别是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不断更新着人们的生命经验和精神生活内容。在加速和倦怠的社会话语中,人们的公共精神生活以怎样的方式体现?本文借助《十三邀》节目提供的这场“旷...
关键词:沉思 共鸣 公共性 精神生活 《十三邀》 
以“在地化”作为逻辑:数智公共生活的媒介实践——以湖北广电长江云为例
《媒介批评》2024年第2期95-112,共18页洪杰文 敖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视听网站推送算法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项目号:GD23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新闻传播的人工智能实践及其反思研究”(项目号:21FXWA002)的阶段性成果。
公共生活作为现代生活的主题也是媒体关注的方向,媒体平台借由数智技术不断对用户生活的公共属性进行建构。以长江云为代表的融媒体平台在构建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与用户的公共生活深度勾连,却较少被现有的研究关注。本文以媒介实践作...
关键词:数智公共生活 在地化 融媒体平台 媒介实践 
展览媒介的叙事可供性:维度、特征与效能
《媒介批评》2024年第2期113-129,共17页余胜钊 刘毅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技术哲学视阈下博物馆文物的叙事性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号:GD23XYS054);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技术哲学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博物馆展览智能生成研究”(项目号:2021GZGJ2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下,线上数字展览已成为实体展览的重要补充形式。在具有传播与叙事象征的“物品”及“展览空间”缺席的情况下,线上展览媒介的叙事效能与公共体验的关系,成为影响公共文化传播与展览叙事体验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可供性作为展览叙事系...
关键词:展览媒介 叙事可供性 叙事效能 文化公共性 
元宇宙数字媒介空间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挑战及规则重构
《媒介批评》2024年第2期130-143,共14页傅琳雅 邬慧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译与国际传播研究”(项目号:L23BYY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元宇宙是一个基于现实世界,但又超越现实世界的全新虚拟领域,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数字技术载体。在元宇宙数字媒介空间下,人们可以实现深度媒介化的虚拟数字化生活。然而,人们在享有媒介权力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安全的挑战,个人信息保护体...
关键词:元宇宙 数字媒介空间 虚实相融 个人信息 数据安全 
推送算法平台的内容类“热趋同”效应与路径——基于“今日头条”平台的路径分析
《媒介批评》2024年第2期144-163,共20页徐翔 孙天怡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项目“从各有所好到共同牢笼:推荐算法平台公共信息茧房形成机理与调控策略”(项目号:236921106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振荡的琴弦:网络舆论主题的振荡周期特征对主题间触发的影响机理与调节策略研究”(项目号:22120240589)的阶段性成果。
推送算法平台隐藏在个性化推荐机制下的是热门内容的同质化和封闭化,这种宏观性的“热趋同”效应将带来平台整体性的内容窄化,影响受众品味和平台中的共识生成演化。本研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明确提出算法平台中各内容主题“热趋同”的...
关键词:推荐算法平台 内容趋同 热趋同 平台内容封闭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