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作品数:214被引量:16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乡村乡村治理共同富裕乡村建设中共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作者:郑兴明姜长云方伶俐韩广富叶笑云更多>>
发文机构: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江西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25年度《安徽乡村振兴研究》重点选题方向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安徽乡村振兴研究》编辑部 
2025年,本刊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推动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前行,聚焦‘三农’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办刊理念,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以问题为导向,理论联...
关键词:乡村振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安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5年第2期1-9,共9页杨根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这一原则深刻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要义,深入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意蕴,为制定改革政策、规划改革举措、推进改革...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根本遵循 
农业新质生产力系统:属性特征、要素结构与功能体现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5年第2期10-20,共11页宁健康 丁宁 程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城乡政策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变迁的影响研究”(2024-KY-107)。
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农业生产力理论进行指导。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是多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形成的巨大复杂的自组织系统。从属性特征来看,农业新质生产力系统属性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农业新质生产力系统 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意蕴及路径选择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5年第2期21-30,共10页邓新艳 廖和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农村妇女事业发展研究”(18BKS12)。
新质生产力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也是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当前,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高新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不畅、乡村高质量数字人才短缺、数字化文化资源开发不...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乡村治理 智慧乡村 
未来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浙江省的经验探讨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5年第2期31-39,共9页刘垚 叶笑云 
未来乡村建设是以数字化赋能为中心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实践可概括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承要素激活、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化智能转型、区域协同综合发展等五大模式。未来乡村建设以数字场景建设为特色...
关键词:未来乡村 乡村振兴 数字场景 数字赋能 
从“驻村”到“助村”:乡村柔性治理的优化策略——基于B市GC村的驻村经验诠释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5年第2期40-48,共9页吉伟伦 杨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制度冲突与协调推进研究”(20AJL009)。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原本的刚性治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乡村治理要求。B市GC村的驻村实践表明,驻村干部助推乡村治理依旧受到村民“等靠要”思想、村民自治主动性不足、乡村社会日益“原子化”以及乡村公共精神缺乏等因素...
关键词:柔性治理 乡村治理 驻村干部 实践经验 
乡村产业振兴的社会价值、基础保障与实践进路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5年第2期49-57,共9页李志浩 徐鸿望 鲍伟娜 
乡村产业振兴承载着多方面社会价值,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与激活乡村内需潜力、传承弘扬农耕文明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了更好彰显其社会价值,需做好以下基础保障:一是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乡村产业振兴 城乡融合 政策协同 数字技术 资本下乡 
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内在机理、现实梗阻和优化路径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5年第2期84-92,共9页陈茂演 程仕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推进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逻辑、经验与路径研究”(20YJC710091);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叙事体系构建研究”(23D006);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内在机制和推进向路研究”(24HSMY02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是赓续中华文化命脉、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通过技术性迭代升级,能...
关键词:乡村文化 数字化建设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因应路径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5年第2期93-101,共9页郭明飞 朱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的世界民粹主义思潮发展动态及其有效引导研究”(18VZL018)。
文化建设是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和关键要素。就价值意蕴而言,推进文化建设既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文化根基,更能够以文化融入、赋能和引领功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质增效,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我国当前正处...
关键词:乡村振兴 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 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 
结构、情境、行动:乡村文化空间的结构与再造——以杭州市“富春山居”公共阅读空间为例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5年第2期102-112,共11页贾思琪 王延隆 
乡村文化空间是文化传承与社会凝聚的核心场域,对维系乡村的文化多样性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以杭州市“富春山居”公共阅读空间为例,依托空间生产的理论基础,引入生计空间概念,采用“结构-情境-行动”框架研究乡村文化空间的结...
关键词:乡村文化空间 结构-情境-行动 公共阅读空间 公共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