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学刊》

作品数:2744被引量:101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郭沫若学刊》
主办单位: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郭沫若研究《女神》创造社《屈原》历史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作者:王锦厚杨胜宽秦川蔡震廖久明更多>>
发文机构:乐山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史学研究主持人语
《郭沫若学刊》2025年第1期19-19,共1页吴毅强 
1925年,王国维以《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为题,给清华学校暑期留校学生作公开演讲,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为说明这一论点,王先生云:“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见有三:一为孔子壁中...
关键词:敦煌千佛洞 甲骨文字 清华学校 内阁大库 汲冢书 王先生 主持人 壁中书 
时间与叙事:清华简《系年》异文三论
《郭沫若学刊》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张卉 
清华简《系年》记载两周史事,有些不同于传世典籍,如第四章将卫公子启方奔齐之事载于卫戴公即位之后;第七章将楚成王围宋伐齐,戍谷居缗之事记在晋文公四年之后;第十七章将齐国高厚逃归之事置于湛阪之役后。上述三条竹书文献与传世典籍...
关键词:清华简 《系年》 叙事 
《里耶秦简(叁)》释读十三则
《郭沫若学刊》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张明哲 
《里耶秦简(叁)》新近问世,简牍内容为我们了解秦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极大的帮助。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状况等因素,书中部分文字模糊难辨,尚未能被准确识读。通过对第七层与第十层简牍字形及既有释文进行细致剖析,可以发现其中...
关键词:里耶秦简 释读 缀合 
《乌程汉简》所见汉代关税、物产与物价问题探析
《郭沫若学刊》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陈越 
《乌程汉简》是2009年3月发现于浙江湖州的一批汉代简牍。《乌程汉简》的出土与整理为研究两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新的材料。本文对其中涉及的关税、物产、物价问题进行讨论。简文记载了汉廷对运盐收取关税,且关税份额低于文...
关键词:《乌程汉简》 关税 物产 物价 
档案视域下的创造社作家研究
《郭沫若学刊》2025年第1期39-39,共1页曾祥金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料学转向”的背景下,档案文献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事实上,档案文献在辑佚、手稿及作品版本研究,年谱、传记编撰及作家本事研究和文学组织、文学制度研究方面都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档案文献的集中发掘可以...
关键词:文献整理与研究 创造社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生态 档案文献 本事研究 史料学 视域下 
档案视域下抗战时期的郭沫若研究三题
《郭沫若学刊》2025年第1期40-45,57,共7页曾祥金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重点项目(GY2023A05);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GZB20240613)阶段性成果。
档案文献的发掘与整理或许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下一个生长点,作为一种方法的现代文学档案文献理应得到更多的呼应和重视。而具体的方法和视角需要落实在个案研究当中,具有作家、学者、政治家、书法家等多重身份且在现代文学文化史上留...
关键词:档案 郭沫若 第三厅 通缉令 贺衷寒 
档案所见田汉审查手稿考释
《郭沫若学刊》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祝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二史馆’藏创造社作家档案整理与研究(1938-1945)”(21CZW041)阶段性成果。
田汉1940年在政治部工作期间的两件手稿,未被《田汉全集》《田汉年谱》及其他论著收录或提及,当属田汉集外文。手稿内容是田汉对董每戡编选的独幕剧选集开展的戏剧批评,不仅是田汉在政治部参与文学审查工作的有力证明,也体现了董每戡在...
关键词:田汉 手稿 审查 董每戡 抗战话剧 
张资平的反日革命文学家像研究——以中日档案馆藏张资平佚文为中心
《郭沫若学刊》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曾小兰 
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中心项目“国内外文献视野下郭沫若1955年访日活动研究”(GY2024B08)的阶段性成果。
学界普遍认为张资平是假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之名敛财的文学家,并最终沦为汉奸。本文在挖掘和分析张的杂文《从早上到下午》和《佐野学氏右倾》、日本档案馆所藏有关张的公告及其杂文的译文、张发表于《中日文化》上的杂文(1941)后发现,...
关键词:张资平 反日革命文学家 汉奸 《从早上到下午》 《佐野学氏右倾》 
论郭沫若的屈原形象塑造与自我身份建构
《郭沫若学刊》2025年第1期58-66,共9页张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的古典传统重释重构及其互动关系史研究”(21&ZD267)阶段性成果;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郭沫若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重释重构及其创作影响研究”(Qhyb2022-127)阶段性成果。
郭沫若通过不断重塑屈原形象来探索现代文人参与文学与社会变革的道路,探寻自我身份建构的途径。诗剧《湘累》通过突出“病”与“泪”的形象特征追认屈原为浪漫主义诗人;历史剧《屈原》为将屈原纳入抗战话语体系,转而为“病”证伪,以“...
关键词:郭沫若 屈原形象 身份认同 
辛亥革命之精神
《郭沫若学刊》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郭沫若 廖金福(图) 
满人入关,统制中原,中国受异族踩蹒,实行科举奴化教育。自法国大革命,天赋人权之说盛行各国君王,相顾失色。我先总理中山先生,本大同博爱之思想,融合中西文化于一炉,起而倡导革命。仁人义士,投笔而起者,大有人在。十九世纪诚为世界革命...
关键词:辛亥革命 奴化教育 法国大革命 天赋人权 中山先生 融合中西 十九世纪 塞尔维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