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

作品数:8442被引量:7712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园林》
主办单位: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最新期次:2025年3期更多>>
发文主题:园林花园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发文作者:张青萍黄宝康张庆费胡玎田云庆更多>>
发文机构:同济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声景观对大学生校园景观偏好影响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园林》2025年第3期125-131,共7页李拓 龚鹏 
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心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并影响人们的选择、体验及行为。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景观,通过计算机技术将选取的6种声音与16张照片样本...
关键词:声景观 景观偏好 美景度评价 大学校园 声景设计 
基于树木雷达技术的行道树粗根分布特征研究——以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为例
《园林》2025年第3期132-138,共7页夏爽 卢伟娜 刘怡芸 孙悦 各如灿 李济菲 王旭东 
研究城市行道树地下根系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行道树的良好生长和养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以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道路上的8种主要乔木行道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雷达检测系统对行道树根系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同...
关键词:树木雷达 粗根 空间分布 土壤物理性质 
呼唤景观地方性与场所依恋
《园林》2025年第3期2-3,共2页张浪 
景观地方性(Landscape Locality)是一个涉及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学术概念,一般是指特定地理区域内,由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独特景观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土地利用、建筑风格、文化...
关键词:学术概念 建筑风格 场所依恋 文化习俗 人文要素 人地矛盾 人文因素 自然要素 
城市绿地空间景感评价与单元治理策略——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
《园林》2025年第3期4-12,共9页张琳 李佳蔚 刘佳艺 左佑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超大城市上海公园城市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3DZ1204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传统村落景观感受机制与旅游激励规划模式”(编号:51878460)。
在上海“公园城市”建设与精细化治理的背景下,主客观结合的城市绿地空间服务效能评价方法与治理策略仍有待探索。引入景感评价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客观服务效能指标与主观感知体验指标相耦合的城市绿地景感评价体系,识别景感空间单元...
关键词:公园绿地 公园城市 景感评价 空间治理 绿地单元 
基于Kano-IPA模型的滨水节点空间游憩满意度分析与场所依恋提升策略——以上海苏州河为例
《园林》2025年第3期13-20,共8页王敏 郭宜心 余谦益 汪洁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重价值协同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优化机制: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编号:52178053);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2024年度科研项目“碳中和目标下的超大城市复合生态功能空间优化与增效关键技术研究示范”(编号:沪建科2024-001-011)。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改造更新需要重新构建人与水的情感联结,即强化滨水空间的场所依恋。游憩满意度是人们对游憩场所体验与认同感受的直接反映,是物质环境要素影响场所依恋的传导因素。以上海市苏州河滨水节点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滨水空...
关键词:滨水空间 游憩满意度 场所依恋 Kano-IPA模型 环境要素 提升策略 
多元因子影响下的川江段江心岛聚落形态特征与形成机制
《园林》2025年第3期21-31,共11页毛华松 罗评 汤思琦 伍夏 彭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古代‘城—山’空间的风景范式及其演进机制研究”(编号:5237082015)。
川江段江心岛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节点,作为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单元,形成了“山—水—林—田—居”于一体的岛屿聚落环境体系。然而受地理条件、资源约束、政策环境及社会变迁等因素影响,岛屿保护与利用面临...
关键词:川江段 江心岛 聚落 形态特征 形成机制 
基于场所依恋和景观偏好评价的大城市近郊村镇公共空间景观地方性优化研究
《园林》2025年第3期32-40,共9页曹蕾 张舒盈 张云路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传统村落景观对地方依恋构建的影响特征、作用机制与优化响应——以北京为例”(编号:23YJA76011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近郊村镇公共空间正面临着地方性丧失和景观同质化的问题,居民对家乡的归属感逐渐下降,人地矛盾加剧。场所依恋和景观偏好作为依托于公共空间人地互动的一种情感表征与主观评价,在引导村镇治理与地方性景观...
关键词:场所依恋 景观偏好 大城市近郊 村镇公共空间 景观地方性 
景观农学理论下马尔可夫模型在城镇历史景观中的应用探究——以聊城市苫山村为例
《园林》2025年第3期41-48,共8页孙振帮 赵长博 王术辉 
自2008年开始,欧洲学者尝试采用景观农学理论平衡城镇历史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景观农学理论下的马尔可夫模型对城镇历史景观中的历史景观格局进行模拟,并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城镇历史景观的发展提出建议。回顾有关城镇历史...
关键词:城镇历史景观 景观农学 马尔可夫模型 历史景观格局 
专题学术主持人——张琳 毛华松
《园林》2025年第3期49-49,共1页
张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园林》《中国城市林业》青年编委,《中国园林》特约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景观与旅游规划、遗产可持续旅游规划设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传统村落景观感受机制与...
关键词:建筑与城市规划 地下空间 有机更新 规划模式 传统村落景观 特约编辑 乡村景观 历史文化风貌区 
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增汇减排研究热点与趋势
《园林》2025年第3期50-56,共7页易扬 张桂莲 张浪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城市蓝绿空间低碳建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编号:2022YFC3802605);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基于高光谱和激光雷达的城市绿地植被群落碳汇计量监测技术研究”(编号:22YF1444000);上海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双碳’背景下上海城市绿地碳汇功能评估体系研究”(编号:23692120300);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绿地三维结构对夏季热岛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编号:23ZR1459700);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竹—茶混种模式下毛竹林土壤质量的长期变化及其反馈研究”(编号:桂科AD21220163)。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利用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进行营建、养护和管理,是实现城市“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是园林绿化领域增汇减排的研究热点,多学科交叉融合是该领域的主要特征之一。总结中国园林绿化增汇减排的研究进展,并...
关键词:园林绿化 碳汇 减排 效能提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