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

作品数:243被引量:14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孙新于晓楠孙春波杨玉芹叶艳宁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主题:戏曲京剧吕剧现代戏戏曲文化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景”入“戏”——评黄梅戏《百鸟朝凤》的舞台布景
《戏剧之家》2025年第9期14-16,共3页张德鑫 
作为戏曲演出中构成景物环境的实体部分,舞台布景是塑造舞台视觉形象的关键要素。舞台布景需要根据具体演出要求,运用各类艺术手段,在营造舞台环境的同时,结合演员的表演进一步突显情节、表达情感。黄梅戏《百鸟朝凤》的舞台布景设计独...
关键词:黄梅戏 《百鸟朝凤》 舞台布景 
吕剧《姊妹易嫁》故事形态的生成及演变——兼议吕剧创作的现代性问题
《文艺争鸣》2025年第1期172-175,共4页张竞文 
吕剧《姊妹易嫁》属于一个经典剧目,受到了剧迷的认可。故事经过多次改编及演变,最终形成吕剧版本,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示了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对立,寓教于乐,社会影响较大。一、吕剧《姊妹易嫁》故事形态的生成及演变(一)故事形态的生成...
关键词:山东省吕剧团 经典剧目 吕剧 聊斋志异 故事形态 姊妹易嫁 现代版本 现代性问题 
戏曲拉场戏的演变与创作特点——以《二大妈探病》为例
《人文天下》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王姝月 
拉场戏是以二人转班底为基础的代言体表演,是以一人一角为固定角色的戏曲表演体制,区别于狭义上的二人转。据《中国戏曲志·黑龙江卷》记载,拉场戏始于1840年左右,有传统剧目四五十出,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其中,《二大妈探病》以其丰富...
关键词:戏曲 拉场戏 艺术创作 《二大妈探病》 
拉场戏《梁赛金擀面》与吕剧《龙凤面》之比较研究
《今古文创》2024年第14期73-76,共4页王姝月 
拉场戏《梁赛金擀面》与吕剧《龙凤面》两部戏的主体内容大致相同,均改编于1956年,讲述梁子玉和梁赛金兄妹因后母狠毒对待,被迫逃出梁家庄,后遇猛虎走散,数年之后相认,是一个内容悲惨、结局团圆的戏曲故事。两部戏的文化意象运用各有千...
关键词:拉场戏《梁赛金擀面》 吕剧《龙凤面》 移植改编 比较研究 
个体民营剧团的运营模式与发展路径——以鲁西南、豫北大平调个体民营剧团为例
《中华戏曲》2023年第2期246-264,共19页周爱华 高桢 
山东省社科联2023年度重大招标课题“黄河流域戏曲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23-ZDZB-003);山东艺术学院“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黄河流域戏曲文化生态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YXJ2022015)。
个体民营剧团在运营模式上带有鲜明的民间戏班特征,组班人员大多存在夫妻关系或其他亲属关系,其观众积累和剧团管理模式在乡村庙会民俗环境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在商业属性和市场逐利性驱使下,个体民营剧团又表现出艺术水平和发展路...
关键词:个体民营剧团 大平调 戏班特征 运营模式 发展路径 
戏曲影像化的构建路径研究被引量:2
《大舞台》2023年第5期46-53,共8页刘童琰 
数字影像媒介为日益边缘化的戏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戏曲影像化作为戏曲文化转型传播的重要场域,推动了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化语境融合。本文基于戏曲影像化的思考,梳理了数字时代戏曲电影、戏曲电视节目、戏曲短视频、戏曲虚拟数字影像...
关键词:数字时代 戏曲影像化 媒介融合:路径 
新媒体背景下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被引量:2
《戏剧之家》2023年第30期34-36,共3页段晓羚 
戏曲文化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创新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化、有特色的中华戏曲文化。但是,如今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存在流失问题,我们必须基于现代化新媒体背景,深入研究新媒体背景下戏曲...
关键词:新媒体 戏曲文化 传承 保护 
“双创”视域下戏曲文学创作课程教学创新路径探析被引量:1
《艺术家》2023年第9期85-87,共3页孙佳希 
山东艺术学院2020年度本科教改项目“戏曲文学创作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结项成果。
创新型人才一般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适应市场的创业能力。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机构,承担着科学研究、提升创新性和实践能力、向社会岗位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应加...
关键词:山东艺术学院 输送人才 戏曲文化 高等教育 戏剧影视文学 中国式现代化 戏曲文学 创业能力 
辨别“父亲”与自我认同——论小剧场吕剧《归·源》的现代意识及其对话本的改编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88-93,共6页魏丽 
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山东吕剧的乡土文化精神”(L2021C10290043)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新编小剧场吕剧《归·源》改编自明话本《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编剧用现代意识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提炼冲突,将话本小说否极泰来的离合悲欢故事,改造为探讨“我是谁”的自我认同危机戏剧。该剧在直面历史、辨别“父亲”的...
关键词:吕剧 改编 自我认同 现代意识 
《梅兰芳歌曲谱》出版事略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11-17,共7页孙新 
《梅兰芳歌曲谱》成书于1930年,是刘天华先生应邀为梅兰芳赴美演出而编撰的,虽书名为“歌曲谱”,实则皆为京剧唱腔,用工尺(管色)谱和五线谱两种记谱法记录。之所以用五线谱,既是为让美国人易于看懂京剧,也是刘天华先生为改进国乐、改革...
关键词:梅兰芳 刘天华 京剧记谱 国乐改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