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作品数:1771被引量:1178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曹林叶铁桥谭浩俊张坤武卫强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青年报记者媒体新闻《中国青年报》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质量发挥工作室效能 可视化重塑全媒体精兵——中国青年报社“青蜂侠工作室”的培育实践
《中国记者》2025年第3期37-40,共4页董时 王海 
中国青年报社近年来通过设立工作室的方式,打破报社内部门、行业、工种之间的壁垒,改革用人、考核、薪酬、奖励等方面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创新内容生产、扩大产品影响,培育出新闻短视频《青蜂侠》栏目这一“思想引领特种兵”“国际传播...
关键词:青蜂侠 工作室 全媒体 媒体融合 
“新闻科普化”“科普新闻化”:以新闻思维提升科普效能的策略
《全媒体探索》2025年第2期51-52,共2页张茜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重要但并非大部分人的日常刚需,而新闻产品恰恰擅长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当下,新闻产品也在不断拓宽其公益属性,探索科普的多元呈现形式。结合新闻和科普互补的可能性,本...
关键词:新闻 科普 传播路径 科普新闻化 新闻科普化 
暖春同行 落于实干
《中国政协》2025年第1期1-1,共1页张坤 
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面对国内外形势带来的挑战,我们沉着应变、综合施策,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主要目标任务 规划目标 综合施策 经济社会发展 国内外形势 
不要让孩子迷失在网络烂梗中
《关爱明天》2024年第12期11-11,共1页孟嘉多 俞佳欣 
网络黑话指的是通过玩梗、谐音、缩写等方式加工后的网络流行语,在年轻群体中广为流传。部分学生受到网络思维的影响,不加判断地进行模仿,不分场合地滥用“梗”,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也暴露出未成年人用语规范方面的隐患。黑话进入校园...
关键词:网络思维 用语规范 年轻群体 网络流行语 未成年人 进入校园 
向中外青年讲好中华文化故事被引量:1
《中国政协》2024年第21期40-42,共3页张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重大部署,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要求,...
关键词:文化影响力 体制机制改革 文化自信 传播力 繁荣兴盛 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照片之外仍需“好功夫”
《少先队小干部(综合版)》2024年第11期42-43,共2页陈剑 
摄影记者是通过摄影手段进行新闻报道的专业人员,说白了就是赶赴新闻现场拍照片的记者。也许会有队员好奇:怎样才能拍出优秀的新闻照片?我的回答是,优秀的照片通常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包含丰富信息;2.视觉效果强烈;3.能让人通过照片产...
关键词:新闻现场 新闻报道 新闻照片 摄影记者 摄影手段 视觉效果 产生情感 
青年创业者的大亮相,践行“四力”的大练兵
《新闻战线》2024年第21期26-28,共3页张坤 刘世昕 李超 
2023年,中国青年报社发起寻访“了不起的青春小店”大型采访活动,30多名记者奔赴全国60多个城市,关注青年的努力与奋斗。个案与数据结合、报道与研究结合,融合呈现,矩阵协同,倡导建设性理念,既是一次采编人员践行“四力”的大练兵,又是...
关键词:主流媒体 青春小店 践行“四力” 调查研究 
浅析网络流行语在网评中的应用——以“中青评论”的探索为例
《全媒体探索》2024年第11期75-77,共3页任冠青 
主流媒体在同网络流行语的交互中实现话语融合,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网络评论跨圈层传播的可行路径。本文以中国青年报的“中青评论”为例,探讨了网络评论与网络流行语的契合之处、目前主要的取用路径和效果,以及如何在守...
关键词:网络评论 网络流行语 舆论引导 中青评论 正面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托起幸福“夕阳红”
《关爱明天》2024年第11期4-5,共2页 董冰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证,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智慧+”养...
关键词:多元化需求 新业态 人口老龄化 夕阳红 新场景 老年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 养老 
教育报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中国记者》2024年第10期82-85,共4页原春琳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一点点风吹草动,几乎牵动每个中国家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青年报的教育报道在宣传好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如何不人云亦云、发现教育的真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教育报道 教育公平 教育改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