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康德-牟宗三研究所

作品数:10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主题:中西关节学术学术危机源头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研究》《美与时代(美学)(下)》《岭南师范学院学报》《上海文化》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西学术得失之关节论(上)--缘起与总论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20-31,共12页劳承万 
西方学术发展中的主要关节:亚里士多德集大成之“四因说”的源头开端(可谓西方学术发展中的一种数学“标准式”)-康德、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之超越及其终结(可谓西方学术发展中的元气大势的高潮、丧失与终结)-西方近现代的实证主义及其偏...
关键词:中西学术 关节 源头 学术危机 回到原典 
中西学术得失之关节论被引量:1
《上海文化》2020年第4期21-45,125,共26页劳承万 
本文从中西学术史发展中的"关节"点上去审察、透视几千年来中西学术之主要得失。西方学术发展中的主要关节为:亚里士多德集大成之"四因说"的源头开端,康德、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之超越及其终结,西方近现代的实证主义及其偏锋与倾斜,而马克...
关键词:中西学术 逻各斯  关节 
中西学术得失之关节论(下)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26-43,共18页劳承万 
西方学术发展中的主要关节:亚里士多德集大成之“四因说”的源头开端(可谓西方学术发展中的一种数学“标准式”)-康德、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之超越及其终结(可谓西方学术发展中的元气大势的高潮、丧失与终结)-西方近现代的实证主义及其偏...
关键词:中西学术 关节 源头 学术危机 回到原典 
中华民族文化观念之具形、起点与方向被引量:1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22-32,共11页劳承万 
目前的学术是表层的"枝叶"叠杂而不见其"根"的学术。故提倡"根系学术"研究,是克服当前学术危机的重要方法且有深刻的意义。何谓"根系学术"?笛卡尔说:"整个哲学是一棵树,其根为形而上学,其干为物理学,其枝为其他科学"。这便是近世以来贤...
关键词:观念具形 智慧方向 表达系统 根系学术 生命形态 
“生命美学”如何定位——文化方向的大转换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8年第3期14-17,共4页劳承万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初,潘知常教授便在中国学坛开拓出了"生命美学"的新路向,从而区别于西方的"物象"美学。其理论根源,近者则直接来源于牟宗三学说,远者则发源于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的昭示。其说言之有据也。当年,他以"生命美学"的...
关键词:生命美学 道德 康德 牟宗三 潘知常 
穷理尽性 开拓学术主航道——学术之现实时势与历史主脉大气的撞击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1-14,共14页劳承万 
当今的学术事业,大而言之,要"开拓学术主航道",小而言之,是严格训练进入学术之门的"入头处",即把握好一个关键:"看得道理缜密/看得道理熟"。这是"穷理-尽性"的突破口。反思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学界的思维方式,皆是在"唯物-唯心/客观-主...
关键词:学术主航道 穷理 尽性 
近百年中西文化撞击中之理论难题——兼论五位大师少壮时节之理论突破
《上海文化》2016年第12期5-29,共25页劳承万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在国家命运与传统文化两大方面同时遇上了生死存亡之双重危机,面对此灾难,崛起了应对时势的极为壮观的大师群。最令人注目者是大师群在少壮年龄时节便呈现了开风气之先的精神狂飙,在民族危难中以自己的心血...
关键词:中西文化大师群 少壮年龄 人生范式 理论难题 
“先验哲学与人类共存亡”——读《康德书信百封》札记三则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5-10,共6页劳承万 
对先验哲学,康德深思熟虑地作出了两大结论:一是先验哲学从理论到道德实践,都使"理性感到满足",且有不可遏止的趋势——人类未来的哲学将是先验哲学的新辉煌,其根源全是从"人类心灵机能—先验原理"二重奏中演奏出来;二是先验哲学由于植...
关键词:康德 先验哲学 纯粹理性 先验原理 
中西哲学与美学转换的契机与模型被引量:4
《学术研究》2016年第1期145-155,共11页劳承万 
按照西方之本义与模式,中国既无哲学也无美学。此是前贤识见。欲求取中国既有哲学又有美学,则必须抛弃仿袭西方之路,另立哲学—美学模型,使之统辖西方学问,也开出中土学问。哲学是对宇宙人生之反思,因中西之反思方式、内容各异,故哲学...
关键词:哲学 美学 模型 转换 
《“天人合一”论》后记
《上海文化》2015年第12期104-107,127,共5页劳承万 
西方是物性文化,重于物质之实体论,把"天—地—人"大系统,都一律视为物性之实体;中土是心性文化,重于心性之功能论,把"天—地—人"大系统,放在"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的心性功能协合活动中,汇聚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天人合一"的特有心...
关键词:天人合一 心性功能 协合汇聚 中国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