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

作品数:6305被引量:11633H指数:31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梁茂春宋瑾李吉提周海宏姚恒璐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主题:音乐小提琴演奏作曲家音乐创作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发挥音乐在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协同效应——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为例
《教育国际交流》2025年第3期77-80,共4页张乐心 
一、音乐与孔子学院的相遇自2012年起,在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央音乐学院联手境外教育机构,先后创立了3所音乐特色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与北欧著名专业音乐学府--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共建全球首所音乐孔子学院;与乌克兰首...
关键词:协同效应 中央音乐学院 文化国际传播 
伊朗与印度扬琴体系比较研究
《乐器》2025年第4期22-25,共4页司唯 刘月宁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同源异流 相融共声——世界扬琴体系与多元音乐文化研究”(22BD064)阶段性成果。
扬琴作为横跨亚欧大陆距今有着4000年历史的古老击弦乐器,是一种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乐器类型。存在于各国文化中的“扬琴”家族,随着乐器演进和与当地音乐文化相交融,逐步分化并形成了在击弦工具、型制大小与音乐风格等层面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扬琴 伊朗扬琴 印度扬琴 代表作品 
以音乐实践为媒,搭建跨文化交流之桥——佳美兰音乐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跨文化之旅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73-78,共6页詹碧金 
自2016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世界民族音乐教研室启动跨文化音乐实践系列课程以来,作为首门课程的佳美兰音乐实践历经八年探索,先后经历了印尼学院派“卡拉维坦”课程教学模式、分谱教学、线上教学及实践和人文体验相结合的“沉浸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 中央音乐学院跨文化音乐实践系列课程 佳美兰演奏实践课程 沉浸式教学 
室内歌剧《乌鸦》的意识流叙事与表现主义音乐特征
《歌剧》2025年第4期60-71,共12页张宝华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当代室内歌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3BD064。
2024年12月3日,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首演了由金雨昊①作曲,田睿阳、赵雅欣编剧的室内歌剧《乌鸦》。该剧是中央音乐学院“2024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入围的六部作品之一。《乌鸦》的四场结构设定为:第一场“夜·黑漆漆的房间...
关键词:表现主义音乐 金雨昊 意识流叙事 
区域国别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新视角
《中国音乐》2025年第2期5-17,共13页杨民康 
2022年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团队特聘人员计划”的阶段成果。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作为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新视角和传统音乐研究的新定位,以共时性社会文化空间为基本范畴,专注于研究以当代民族(或多民族)国家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体制与传统区域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横向视角主要考察当代政治文化体...
关键词:区域国别音乐 民族音乐学新视角 传统音乐研究新定位 学术范式 
材料·情境·观念——论拉亨曼两首《安慰》的声音艺术与存在体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左艳容 
赫尔穆特·拉亨曼在1967年、1968年分别创作了《安慰I》与《安慰II》。两部作品在声音材料的控制、逻辑结构的构建及声音情境的联觉联想上,都呈现出音响实验与社会批判的双重特质。拉亨曼以歌词语义的消解与重组,聚焦于歌词语音的声学维...
关键词:赫尔穆特·拉亨曼 《安慰》 音乐独立性 声音情境 存在体验 
近代琴家吴振平家世、生平及琴事探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5年第2期8-14,共7页章华英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学术史”(项目编号:2021-01-07-00-02-E00136)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振平是近现代上海琴学历史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西泠印社创始人吴隐之子,曾师从民国画坛海派巨擘吴徵学习书画,亦曾就读于国立音专,师从平湖派琵琶名家朱英。吴振平擅长古琴、琵琶、笛子、昆曲,也精于书画、篆刻、治印。1956年...
关键词:吴振平 吴隐 古琴 今虞琴社 
忍死抱琴而逃——遗民琴家尹尔韬的清初琴乐创作
《中国音乐》2025年第2期115-130,共16页马天源 
由于明末崇祯帝的恩遇,琴家尹尔韬在明清鼎革后自觉加入了遗民队伍,并在经历逃亡后,最终于苏门山一带成为了标志性的遗民符号。他在清初创作了《鲁风》《安乐窝》《苏门长啸》《夏峰歌》《归来曲》《归去来辞》等琴曲,在创作意图、选曲...
关键词:明代遗民 尹尔韬 《徽言秘旨订》 清初琴学 
中国史前鼓乐器类型学研究
《音乐研究》2025年第2期22-38,共17页申莹莹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史前乐器研究”(项目编号:23FYSB021);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代乐律学史研究”(项目编号:20ZD219)的阶段性成果。
史前鼓乐器的判定需要一定的条件。目前我国见于著录可明确为鼓的史前器物有110余件。根据腔体及口沿的形状,可分为罐形、釜形、喇叭形和筒形四型。各型鼓的流布地域不同,具备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与此同时,彼此间的交流与互融也成为自...
关键词: 类型学 红山文化筒形器 鼉鼓 多元一体 
贾湖骨笛研究:现状、问题与新探
《人民音乐》2025年第3期72-75,共4页方建军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远古三代音乐考古与中华音乐文明探源溯流综合研究”(22BD061)阶段性成果。
1986年,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首次发现骨笛,迄今已逾38载。截至2013年,贾湖遗址先后历经八次发掘,共计出土骨笛44支,其中完整和残损的7孔骨笛有18支。据碳14测定,贾湖遗址的年代为距今约9000—7500年,贾湖先民在这里生活大约1500...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遗址发掘 贾湖骨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