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作品数:820被引量:3409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杨国荣陈赟陈卫平朱承胡晓明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哲学哲学视域儒学政治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机共生时代的诗学问题
《探索与争鸣》2025年第3期143-152,179,180,共12页胡晓明 樊梦瑶 
在DeepSeek(以下简称DS)等人工智能盛行的人机共生时代,文学创作、欣赏与研究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多角度、多文体的命题创作验证,以及系列人机作品同题比对,可以发现,DS在旧体诗词以及赋、文等文体的写作上,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阶段...
关键词:DeepSeek 人机共生 AI 比较诗学 旧体诗 
孝观念的效用论
《道德与文明》2025年第1期111-122,共12页朱承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一般项目(21GZGX20);同济敦和经学学者项目。
以孝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套关涉个体、家庭和社会的伦理观念。在传统社会,孝对于“成己”“齐家”和“治天下”具有引导和规范的效用,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并为思想精英所广泛推崇和深入阐释。就“成己”而言,孝激发...
关键词: 成己 齐家 治天下 
《尚书》中的治乱认知及其应对之道
《孔子研究》2025年第1期5-14,157,共11页朱承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科研项目“《尚书》政治哲学的现代形态研究”之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中心和智库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尚书》中的政治认识主要围绕“治乱”问题展开。《尚书》认识到自然灾害、为政失德、四方叛乱等因素必然带来秩序危机,对于为政者来说,除了积极应对自然挑战并改造自然为民众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应对秩序危机,《尚书》...
关键词:《尚书》 治乱忧患 天命 政道 治道 
作为中国哲学开端的《周易》
《中国哲学史》2025年第1期5-17,39,共14页杨国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人观之:历史变局中人的存在研究”(编号:22JJD72001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基础研究”(编号:21JZD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编号:19ZDA033)以及山东“曾子研究院”;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以卦象、爻辞表征多样的事物,表现了认识和作用于世界的趋向。以吉凶的预测为旨趣,《易经》同时关乎人的推论过程,其逻辑前提是存在的统一:对象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彼此共在,故可由...
关键词:《周易》 《易经》 《易传》 开端 
从《黄帝内经》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泰山学刊》2025年第1期13-17,共5页陈卫平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大部分,它不仅包含了很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将治病原则推广至治国理政领域。《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关键词:自然科学 黄帝内经 社会科学 
政治哲学及其基本理念——关于重建当代政治哲学的若干思考
《学习与探索》2025年第1期136-141,F0002,共7页杨国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观念体系的当代重构研究”;教育部人文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人观之:历史变局中人的存在研究”(22JJD720011);山东省“曾子研究院”和“泰山学者”研究项目;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项目。
当代政治哲学的建构,需要基于传统的资源。从中国文化的演进来看,儒、法、道、墨无疑是主要的流派。儒家的特点在于礼与仁的统一;法家注重刑与法;道家讲求自然无为,要求依循普遍之道;墨家侧重兼爱、尚同,注重建构统一的社会秩序。礼法...
关键词:政治哲学 传统资源 合乎人性 
存身与救世的两难及其克服——《庄子·人间世》的生存论意蕴
《中州学刊》2025年第1期108-118,共11页郭美华 
《庄子·人间世》的主题,从其开端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来看,是救世。但颜回所欲拯救的“世”,是扭曲的尘世。拯救尘世的真正展开,引出存身与救世的两难之境,这显露出道德自圣化救世的不可能及其悖谬,即自圣化反倒是世界的更深扭曲。由此,...
关键词:存身 救世 自圣化 无限性天地整体  
论自由的多重面向及其意义
《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24-27,共4页杨国荣 
自由与人的存在息息相关。它既是人类追求的理想,也不断地实现于人自身多方面的创造活动。尽管自由的概念比较明确地出现于近代,但不同形式的自由观念却是古已有之。事实上,从人猿揖别之时起,人类便开始了走向自由的绵绵历史,而多重的...
关键词:自由观念 内在意义 论自由 人的存在 
国家与天下:“大一统”与“天下时代”的普遍秩序构建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5年第1期87-88,共2页陈赟 
“天下时代”是埃里克·沃格林提出的一个可以对标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的替代性或升级版概念,它试图为人类历史的理解重新确立新的普遍尺度。天下时代关联着人类定位自身及所在社会的坐标之转变——从宇宙中的位置到历史中的位置,这...
关键词:轴心时代 雅斯贝尔斯 历史的理解 埃里克 升级版 大一统 秩序构建 宇宙论 
历史理性与文化意识:萧萐父的早期启蒙说及其对船山哲学的定位
《船山学刊》2024年第6期39-57,共19页陈赟 
萧萐父一生学术之用力在早期启蒙说,以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寻求革命性突破点和连续性接合点,而明清之际正是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性纪元。上述学术努力是萧萐父回应古今中西之争的方式。萧萐父将王船山哲学定位为早期启蒙思潮的中坚...
关键词:萧萐父 早期启蒙 船山哲学 文化意识 道德意识 历史理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