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赟

作品数:185被引量:60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庄子王船山文明论《庄子·逍遥游》政治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家与天下:“大一统”与“天下时代”的普遍秩序构建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5年第1期87-88,共2页陈赟 
“天下时代”是埃里克·沃格林提出的一个可以对标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的替代性或升级版概念,它试图为人类历史的理解重新确立新的普遍尺度。天下时代关联着人类定位自身及所在社会的坐标之转变——从宇宙中的位置到历史中的位置,这...
关键词:轴心时代 雅斯贝尔斯 历史的理解 埃里克 升级版 大一统 秩序构建 宇宙论 
秩序、定分和人情:差序伦理何以能“天下一家”?——以《礼记·礼运》为中心
《道德与文明》2024年第6期93-105,共13页陈赟 
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和智库建设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AZX009)。
《礼运》作为中国秩序哲学的重要文本,其秩序构建的范式在于以礼制分,以制度化的方式安顿各种名分,由此确立的是差序性的伦理生活,人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皆能在其中得到安顿。其方式是将得之于天、不假外求的“性分”具体化到政治-...
关键词:差序伦理 天下一家 《礼运》 秩序 
历史理性与文化意识:萧萐父的早期启蒙说及其对船山哲学的定位
《船山学刊》2024年第6期39-57,共19页陈赟 
萧萐父一生学术之用力在早期启蒙说,以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寻求革命性突破点和连续性接合点,而明清之际正是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性纪元。上述学术努力是萧萐父回应古今中西之争的方式。萧萐父将王船山哲学定位为早期启蒙思潮的中坚...
关键词:萧萐父 早期启蒙 船山哲学 文化意识 道德意识 历史理性 
国家与天下:“大一统”与“天下时代”的普遍秩序构建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1期17-36,共20页陈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精神突破视阈中的《齐物论》秩序哲学研究”(23AZX009);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中心和智库建设项目。
人们通常将“大一统”思想理解为领土、疆域和人口的扩张,这样理解鼓励的是帝国的秩序设置,而《春秋》本源性的“大一统”则关切普遍秩序的构建。“《诗》亡然后《春秋》作”表面关涉的是学术变迁,其内核则是礼乐不自天子出,而自诸侯出...
关键词:“天下时代” 国与天下 普遍秩序 “大一统” 
“大道之行”与原初秩序经验:《礼运》“大同”新解被引量:3
《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21-38,共18页陈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精神突破视阈中的《齐物论》秩序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3AZX009);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中心和智库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对《礼运》“大同”的通行理解是将其视为秩序历史的某个特定阶段,或者某种具体的秩序形态。“大同”被视为终极完美的秩序,在古代的历史性体制下,被措置于过去,在现代历史性体制下,则被安放于未来。就思想的深层逻辑而言,两种历史性体...
关键词:大同 大道 原初秩序经验 《礼运》 
探寻历史意义的中国进路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4期30-32,共3页陈赟 
“现代”的纪元性意识是以古今之间的绝对差异来界定自己的,在其背景深处内蕴一种单一线性的历史意识。我们正是在这种历史意识中定位自己,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西方历史理论的困境及其与中国历史思想的交会“现代”纪元性意识起...
关键词:末日审判 性意识 历史终结 过渡阶段 基督教 基督诞生 必然走向 
“进化”话语与20世纪中国的现代转型(笔谈)
《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4期122-143,F0002,179,180,共25页王中江 陈建华 陈赟 刘大先 吕存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代中国‘哲学新语汇’的形成及其哲学新知识体系的建立”(21VJXT005)阶段性成果;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中心和智库建设项目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才“培远计划”资助。
在近现代中国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来自西方的各类思想观念经历了“理解”与“消化”,“改装”与“重组”,乃至“创造”与“再生”。伴随中西交汇,思想的种子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直至成长为参天大树,深刻影响并塑造了20世纪中国的现代...
关键词:中国现代思想 近现代中国 进化主义 创造性转化 思想动力 次生形态 柯林武德 互助论 
探寻历史意义的中国进路
《管子学刊》2024年第1期89-101,F0002,共14页陈赟 
基督宗教的历史意识内蕴着一种基于时间与永恒保持恒久张力和间距的终末论结构,现代性意识将此结构转化为内在主义的历史过程。于是,单一线性机制的历史叙事构成西方历史理解的核心,其本质是将终末论的历史完成转换为历史过程中的终极完...
关键词:文明论 历史意义 历史哲学 天下时代 生存真理 
《六经》成立与中华文明之奠基
《现代哲学》2024年第1期122-133,共12页陈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精神突破视阈中《齐物论》的秩序哲学研究”(23AZX009);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中心和智库建设成果。
《六经》成立关联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奠基。这一奠基首先是确立秩序担纲主体,三代以上帝王主体转化为三代以下的圣人主体,两种主体分别对应着“治出于一”和“治出于二”的不同秩序格局。经的符号创建一方面来自三代以上理事不分、道器浑...
关键词:六经 圣人 文明 普遍人性 
中国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市民权获得研究:一个流动性和非流动性的解释框架
《人文地理》2024年第1期101-112,共12页李丽梅 陈赟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18BCK00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流动是以具有空间流动性和户籍身份非流动性的暂时性人口流动为主、具有跨越空间和户籍身份双重流动性的永久性迁移为辅的双轨系统,这在超大城市表现得尤为典型。如何理解和解释中国超大城市永久性迁移人口和暂...
关键词:户口 市民权 流动性 非流动性 迁移期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