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78被引量:11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唐国清张晶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主题: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权力话语康拉德辩证理性更多>>
发文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池州学院学报》《文艺理论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真实、虚构及不确定性——村上春树《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的叙事学分析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张一楠 吴雨平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文化互鉴研究”(24ZWB002)。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新作《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通过讲述真实和虚构两个世界中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不断变化的人物关系,表现了当今社会的不确定性及人们普遍存在的孤独、迷惘和焦虑不安,并对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
关键词:村上春树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 叙事策略 
翻译地理学视域下江南地理空间的转换与重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4年第6期38-50,共13页张一楠 吴雨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翻译地理学的理论构建及实践研究”(19AYY013)。
故土情怀是文学创作与表达的一个重要母题,作家往往会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独特的故乡风貌,构建特殊的地理空间。在文学作品的跨语际和跨区域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根据译文读者的地理空间体验对原文地理空间进行适度调适或转换,从而在译入语...
关键词:翻译地理学 江南地理空间 苏童 《黄雀记》 
真迹刻符:清代石刻《琉球国书》——兼及清代东亚文明互鉴被引量:1
《东吴学术》2020年第1期118-125,共8页方汉文 张荣兴 张龙龙 
江苏省社科基金课题重点项目(编号18ZWA001)阶段性成果.
现藏常熟碑刻博物馆《琉球国书》不宜称为碑而应为江南石刻;从世界文化遗产研究角度来看,这是国内外罕见的"多语注音"石刻,具有比较文明史与真迹刻符方法研究的价值;铭文所引用的日本汉诗、琉球语拼读再现了中、日与古代琉球三种不同文...
关键词:琉球国书 多语注音石刻 真迹刻符 文明互鉴 
新发现无尘书屋王羲之《十七帖》质疑——兼与伊藤滋先生(木鸡堂)商榷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19年第6期4-11,37,共9页方汉文 
2018年日本学者伊藤滋宣布新发现王羲之《十七帖》无尘书屋本是与三井本为同石拓本,本文认为无尘书屋本全无流传史录与印鉴题跋且存疑之处很多。经过对中日收藏的三种《十七帖》包括三井本、上野本、上图本与新出的无尘书屋本从四个方...
关键词:王羲之《十七帖》 三井本 上野本 上图本 无尘书屋本 
论新出王羲之馆本《十七帖》无尘书屋本——兼与伊藤滋先生(木鸡堂)商榷被引量:1
《上海文化》2019年第4期101-105,127,共6页方汉文 
日本伊藤滋先生新发现王羲之《十七帖》无尘书屋本并撰文称其可能与三井本是"一石同刻"。但其"敕"书页的"僧权"字排列并行,与已有"全本"和"半损本"比较,与三井、上野、上图、安思远馆本异行不同。而帖中"断笔"则是王羲之书法中的常见现...
关键词:王羲之 十七帖 无尘本 印鉴 
走入世界经典的中国文学被引量:1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7年第7期46-50,共5页方汉文 
世界文学史的新建构 21世纪初期以来,美国学术界兴起的“世界文学史新建构”(A New Construction of World Literature History,以下简称“新建构”)是一种重要的新思潮,有学者评价为是自“理论热”之后,向世界文学史研究回归的...
关键词: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孔子大同之世与马克思的理想社会——“马儒”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被引量:1
《上海文化》2017年第6期12-18,124,共8页马广利 方汉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文学史新建构’的中国化阐释"(项目号:12AZD090)的阶段性成果
儒学的"尧舜之世"(亦称为"大同"社会)出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赞美,表达了儒学对现实社会"礼崩乐坏"的批判。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则从欧洲传统的空想社会主义而来,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以社会生产形态为主要判断的理想社会。两者都...
关键词:“马儒” 理想社会 大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 
玛丽安·摩尔诗歌中的中国文化意象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6期113-119,共7页高照成 方汉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文学史新建构’的中国化阐释"【项目批号:12AZD090】;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世界文学重构’中的中国话语"【项目批号:17NDJC303YB】的阶段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2015)"项目支持
美国现代诗人玛丽安·摩尔的诗歌借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审美特性,由此扩展了美国现代诗歌的艺术疆域;其所建构的诸多意象弥合了中美文化间的差异,以中国诗文书画互相关联的总体性审美原则推进了美国诗歌意象的转型,进而促成了中美文艺对...
关键词:玛丽安·摩尔 美国意象诗 文化意象 中国审美 阐释共享 
中国儒学的马克思主义阐释被引量:2
《上海文化》2016年第8期29-32,125,共4页方汉文 
在当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对儒学的诠释与新建构必然成为中国理论话语的中心。中国儒学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才能得到新生,形成现代儒学,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现代儒学是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儒学,它把传统儒学的"仁道"和"中庸之...
关键词:中国儒学 马克思主义 阐释 仁道 中庸之道 
中国文学的世界化与世界文学的中国化被引量:2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93-98,共6页方汉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文学史新建构’的中国化阐释"(12AZD090)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同时世界文学也正在走进中国,中国化与世界化是双向一体的建构过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世界文学书系"正是这种双向建构的创新性成果。创新点为:中国文学首次被列入世界文学史,不仅是中国文学的世界化,也代表了世...
关键词:世界文学 世界化 中国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