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经济史研究所

作品数:125被引量:23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薛政超吴晓亮田晓忠董雁伟丁琼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主题:宋代唐宋清代商品经济明代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财政与市场:明永乐以来北京粮食供给模式与平价机制
《北京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李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4BZS044)——“三饷”与明清之际财政体制变革研究。
明代北京粮食供给对于国家财政调度的高度依赖近乎学界共识,学界对于抵京官粮分配的研究也聚焦于国家的财政支付。但研究表明:在北京粮食供需层面,因财政支付的局限,对于众多财政供养个体,长期存在着官粮所供不敷所需的矛盾,故在财政投...
关键词:明代北京 粮食供给 官米市场 平价机制 
宋代“富民社会”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史学理论研究》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林文勋 黎志刚 
历史总在不断变化发展,古往今来,分析和研究历史的变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动,历代曾有不少分析与总结。其中,明人陈邦瞻的一段话常为大家引述,他说道:“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
关键词:中国古代社会 分析与总结 价值和意义 明人 分析和研究 
论明代的钱粮考课与地方施政实态
《思想战线》2024年第3期98-111,共14页李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财政体制变革与地方治理模式演变研究”阶段性成果(17ZDA175)。
钱粮考课作为官员政绩考核与财政管理的结合,是维系国家财政运行的重要制度设计。明代,钱粮考课在定位上经历了两次重要调整,一是洪武中后期,随着国家赋税征收政策从开源转向守成,钱粮考课目的逐渐从追求赋税总量增长向不亏原额的“赋...
关键词:职官考课 钱粮完欠 催科 地方施政 
主佃借贷与贫富相资——对宋代契约租佃制下富民借贷的探讨
《思想战线》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黎志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契约担保制度研究”阶段性成果(18BZS057)。
宋代是我国古代民间借贷关系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富民阶层的崛起和契约租佃主导地位的确立,民间借贷关系与契约租佃关系的结合表现得越来越紧密,有效地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逐渐成为当时重要的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而宋政府...
关键词:契约租佃关系 富民阶层 主佃借贷 贫富相资 
从云南白盐井儒学看西南边疆国家意识在地化被引量:3
《学术探索》2023年第11期126-132,共7页张锦鹏 钟行 
用友基金会“商的长城”重点项目(2021—Z09)。
白盐井地区是古代云南井盐产区,明清时建有多所庙学机构,王朝统治者试图通过发展儒家文化,将国家意识“涓滴”于边疆地方社会。此举效果明显,民众捐资兴办儒学积极性高、当地近圣文化流行;在当地民间传说中,还出现了将内地神灵移植到本...
关键词:儒学发展 文化濡化 国家认同 中国式现代化 
知识史视域下富民阶层与宋代乡村社会
《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6期95-102,共8页林文勋 张锦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85)。
富民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乡村文化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不仅鼓励子弟读书和兴办教育,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知识学习和教育实践对乡村社会的知识传播有重要意义。从自身来看,拥有文化知识的富民有较高人力资本价值,有利于营生发展,促进阶...
关键词:宋代 富民阶层 人力资本 知识外溢 动力层 乡村社会 
明代财政史研究中三种分析理论的构建与争论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3年第3期26-33,共8页李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明代州县财政体制与基层治理模式研究”(18CZS02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财政体制变革与地方治理模式演变研究”(17ZDA175)的阶段性成果。
财政是国家实现有效统治的经济保障,作为传统国家的理财之政,治理之基,财政被学界长期视为理解中国古代社会转型和分析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视角。回眸近百年的学术史,中外学界围绕明代财政问题的探讨成果丰硕,形成了若干...
关键词:中央与地方关系 学术基础 明代财政史 实证分析 中国古代社会 国家与社会 财政 成果丰硕 
论明清士绅研究的演进脉络——兼谈从“富民”观察“士绅”的重要意义被引量:2
《思想战线》2023年第1期135-145,共11页薛政超 舒求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财政体制变革与地方治理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17ZDA175);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富民社会”理论创新高地及中国经济史创新团队项目阶段性成果。
近80年以来的明清士绅研究,或将士绅的身份与官僚制、土地占有形态及相应生产关系相结合,形成国家统治论、乡绅土地所有论和乡绅支配论;或将士绅的身份与基层社会、地方民众相结合,形成双轨政治论、真空填补论和家乡情结论;或从社会阶...
关键词:士绅 富民 明清 社会属性 
《宋金元明时期的市场发展与货币流通研究》评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李园 
市场与货币同为商品交换的产物,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孜孜不倦、长期思索的重要课题。20世纪以来,我国的研究者们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涌现出一大批富有创建性的中国货币史和市场史研究成果。如李埏先生对于唐宋商品经济史、...
关键词:货币史 货币流通 宋金元 傅衣凌 创建性 宋元明清 钱帛兼行 李埏 
再论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被引量:1
《思想战线》2022年第5期65-76,共12页林文勋 田晓忠 
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富民社会”理论创新高地、“中国经济史创新团队”建设阶段性成果。
“豪民”与“富民”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极为重要的社会群体和阶层,他们在汉唐及唐宋时代的经济行为与社会活动,及由此形成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汉唐“豪民”与唐宋“富民”既有关联性,也有差异性...
关键词:豪民 富民 商品经济 社会流动 两税法 产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