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作品数:12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方倩华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主题:马来亚伊斯兰教华人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更多>>
发文期刊:《佛学研究》《东南亚纵横》《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哈蒂尔的伊斯兰教理念与实践评析被引量:1
《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128-138,158,共12页范若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伊斯兰教与现代化>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4BZJ010)
本文主要从分析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著作和讲演入手,分析马哈蒂尔对伊斯兰教的现代诠释:强调伊斯兰是进步、与时俱进和充满活力的宗教,强调学习所有知识,与现代化相适应;认为伊斯兰价值观与繁荣、进步、发展或资本主义没有冲突,追求...
关键词:马哈蒂尔 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法律制度改革试析被引量:5
《南洋问题研究》2007年第4期21-26,共6页范若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4BZJ010)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独立后对伊斯兰教法进行改革,制定1974年婚姻法,编纂《伊斯兰教法汇编》,完善伊斯兰法庭,加强了伊斯兰教法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同时加强了国家对伊斯兰的控制。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 伊斯兰教法 伊斯兰法庭 
移植与适应:13-18世纪东南亚伊斯兰社会的特征被引量:4
《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第3期73-79,共7页范若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ZJ010)
13-18世纪是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和发展时期,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和文化,伊斯兰教要适应东南亚本土文化,表现在王权观念的移入、苏菲派传教方式与本土信仰的融合、伊斯兰教法与本地习惯法的适应,以及性别关系的变化,形成早期东南亚伊斯兰...
关键词:伊斯兰教 王权 苏菲派 东南亚 
解读婆罗浮屠被引量:3
《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12期24-30,共7页段立生 
The Borobudur in Indonesia,one of the greatest ancient buildings in the world,enjoys equal popularity with the Great Wall in China,the Great Pyramid in Egypt and the Angkor in Cambodia.The Borobudur is also one of the...
关键词:婆罗浮屠 历史文化遗产 印度尼西亚 旅游胜地 实地考察 学者 宗教文化 
东盟“和平、自由和中立区”战略构想探讨被引量:5
《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第2期29-35,共7页喻常森 方倩华 
为了维护东南亚地区各国的主权和独立,避免外部大国的威胁和干涉,东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了“和平、自由和中立区”战略构想。80年代,由于发生了越南入侵柬埔寨事件,使东盟中立区构想遭遇极大挫折。冷战结束以后,地区安全结构发生...
关键词:东盟 和平、自由和中立区 战略 
马来亚华人抗日武装与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被引量:2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67-74,共8页张祖兴 
太平洋战争时期, 英国殖民当局针对马来亚地区制定了马来亚联盟计划及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的影响: 第一, 主要由华人参与、由马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受到英国的高度重视, 面对马共提出的政治权...
关键词:马来亚 华人 公民权 
论泰国历史上四次僧伽制度的改革被引量:7
《东南亚》2005年第1期58-64,共7页段立生 
关键词:泰国 僧伽制度 改革 政治体制 素可泰时期 戴莱罗迦纳王 朱拉隆功 1932年革命 
性别与教育:战前新马华文教育的性别分析被引量:3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32-38,共7页范若兰 
战前新马华文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女子教育进步较快,但男子教育和女子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受教育人数、受教育级别、教育经费和教育内容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性别视角分析战前新马华文教育的性别差异及其根源。作者认为,华侨...
关键词:性别 华人 华文教育 新加坡 马来亚 
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与当代中越关系被引量:5
《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31-35,共5页黄云静 
中国和越南是邻邦,拥有共同的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这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得中越两国关系呈现出一般双边关系所没有或者不多见的特点。总的来看,共同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对中越两国双边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意识形态 中越关系 
从人口普查看20世纪上半叶马来亚华人妇女经济参与的变化
《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1期17-26,共10页范若兰 
20世纪以来,随着马来亚经济发展,华人妇女经济参与日益扩大,尤其在30、40年代,马来亚华人妇女劳动力进入所有行业,她们的职业领域也在拓展。这一时期影响华人妇女劳动力行业分布和职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所引起的...
关键词:华人妇女 经济参与 新加坡 马来亚 人口普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