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楚州区人民检察院

作品数:16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杨梅宋健何德飞成建华周永银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司法实践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干警行贿犯罪更多>>
发文期刊:《法制与经济(中旬)》《法制与社会(旬刊)》《中国商界》《法制与社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议公诉环节中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年第10期48-48,50,共2页杨梅 吉洪忠 
在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中,诉讼参与人作为同检察机关联系最为密切的特殊群体,既是检察环节执法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又是诉讼权利的具体承担者,同时又是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者。因此,强化对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全面加强保...
关键词:刑事诉讼当事人 公诉环节 诉讼权利保障 
为掩饰犯罪在立案调查前退赃的行为认定被引量:1
《中国检察官》2011年第18期48-49,共2页周永银 
一、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杨某系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某乡镇卫生院院长.其在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担任该乡镇卫生院院长期间,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累计收受他人现金及超市购物卡折合人民币52900元。2011年4月7日.楚州区纪委接到...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 行为认定 立案调查 为他人谋取利益 乡镇卫生院 退赃 掩饰 违法违纪行为 
基层检察院需提升干警的幸福指数被引量:2
《人民检察》2011年第4期74-74,共1页成建华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一种指数。提高公民“幸福指数”是党的十七大后出现的新命题之一。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然而,什么是幸福,每个人的理解各有不同。对于检察干警而言,我相信,如果对自身工作...
关键词:幸福指数 检察干警 基层检察院 党的十七大 职业认同感 荣誉感 自豪感 
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探析被引量:1
《中国商界》2010年第8期303-304,共2页龚怀军 宋健 
行政公益诉讼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对其讨论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原告资格这一核心的问题。未来适应社会的变化,行政法方面的任何变化都没有原告资格方面的变化迅速;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标准的理论是制约行政公益诉讼发展的最大障碍,在破除...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诉讼原告 利害关系人 资格标准 热点问题 适应社会 检察机关 公益团体 行政法 障碍 讨论 理论 核心 
浅析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不当行使逮捕权的法律思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第20期137-137,共1页杨梅 吉洪忠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9条之规定,逮捕权应由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行使。《刑事诉讼法》第60条又对逮捕措施的使用条件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但目前一些基层法院存在对提起公诉的未采取逮捕强制措施的被告人庭前滥用逮捕权。本文...
关键词:人民法院 逮捕权 逮捕措施 
立案监督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15期177-177,共1页杨枫 
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立案监督是法律监督的重点工作之一,正确行使立案监督权,对打击和惩罚犯罪,维护法律尊严、促进司法公正,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司法实践 立案监督 司法公正 
论审查批捕工作如何体现执法为民、服务民生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15期178-178,共1页李启光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且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检察院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本文指出在新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进一步要求,检察机关如何在发挥自己法律监督...
关键词:检察机关 执法观念 法律监督 
疑难刑事案件证据的审查规则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15期69-69,共1页张金喜 
在案件侦查、审查逮捕或审查起诉的过程中,常常遇有犯罪嫌疑人翻供、不供,证人翻证或不如实作证,以及相互串供等特殊情形。这往往增加了办案的难度,能否处理好这类案件,不仅是对办案人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检验,而且也是确保办案质量的关...
关键词:疑难刑事案件 证据 审查 
浅析学生犯罪的心理特征与防范策略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15期361-361,共1页莫正奎 
2009年1月18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该《条例》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事关江苏省2000万孩子的福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此就该条规定做了简要...
关键词:《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未成年人犯罪 
取保候审案件审查起诉期限之探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8期109-109,共1页杨梅 吉洪忠 
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诉讼法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下,被广泛地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但因立法本身的缺陷,在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的审查起诉期限理解不一,这样不利于对当事人人权的保护,也会影响...
关键词:取保候审 审查起诉期限 评判 对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