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

作品数:48被引量:5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陈婉莹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主题:《周易》自强不息历代经传儒释道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史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成才之路》《博览群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被引量:4
《学术前沿》2024年第11期48-55,共8页张涛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重点项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GMA-004。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关系密切。作为思想渊薮、精神源泉和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根由和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唐文治的易学成就
《文化与传播》2024年第2期19-27,共9页张涛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永乐大典》易学典籍辑校与研究”(21VJXT010)。
唐文治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重要的经学家、易学家,在易学领域成就卓著。他研究易学坚持象数、义理并重,沿袭“人更四圣”之说,强调《易》《庸》结合、以《孟》解《易》,颇有新意。他也希冀通过易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挽救时局,...
关键词:唐文治 易学 《中庸》 《孟子》 
刘沅易学思想及其影响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24-32,共9页张涛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永乐大典》易学典籍辑校与研究”(21VJXT010)。
刘沅是清代经学家、易学家,他致力于建构以易学为核心、以儒学为本宗而融摄佛、道的思想体系。他认同“四圣”作《易》说,主张易学研究应义理、象数兼治而以义理为主,认为圣人作《易》的目的在于穷理尽性以顺性命。他主张融通三教、归...
关键词:刘沅 易学思想 清代 刘咸炘 蒙文通 
朱元育对宋代先后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宋史研究论丛》2022年第2期385-397,共13页王楠 
张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项目“《永乐大典》易学典籍辑校与研究”(21VJXT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漫长的儒道发展进程中,始终贯彻着先后天思想。历代学者尤其是宋代以来儒道两家对于先后天问题都做过不同层面的阐发,其中宋儒对于先后天思想的认识主要是从体用的角度展开,宋代道教几乎皆以先后天论丹道,且论述较为零散、不系统。朱...
关键词:朱元育 先天四象 后天四象 伏羲《易》 文王《易》 
占卜文化的起源与理性认知被引量:2
《人民论坛》2022年第9期122-125,共4页张涛 
占卜文化存在于人类不同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人趋吉避凶这一朴素愿望的直接反映。占卜作为一种诉诸神秘力量的非理性活动,与道德教化这一理性目标存在矛盾,而这两种倾向却熔冶于占筮之书《周易》中。书中具有卜筮、重德两种价值观,强...
关键词:占卜文化 周易 起源 
“有生之初”和“二八之年”:刘一明以人合天的两个节点被引量:1
《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2期121-128,F0003,共9页王楠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永乐大典》易学典籍辑校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1VJXT010)的阶段性成果。
清代道教学者刘一明对先后天问题的阐释做了进一步细化,将宇宙演化理解为无极→始极→太极→阴阳分判→五行分位→后天用事六个阶段,分别对应人的“胎中面目”“婴儿面目”“孩儿面目”“二八之年”及以后。这一宇宙论层面的细化在其后...
关键词:刘一明 先后天 有生之初 二八之年 
刘沅易道会通思想研究被引量:3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52-60,共9页张涛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易学思想与儒释道文化融合”(16ZXA001)。
刘沅是清代巴蜀地区的重要学者,毕生致力于构建以易学为核心、以儒学为本宗、儒释道相互融通的恢弘学术体系,易学与道教的思想文化会通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沅敏锐地洞悉到"穷理尽性"是贯通儒道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他以《周易...
关键词:刘沅 易道会通 易学 道教 穷理尽性 巴蜀哲学 
“自强不息”意义的历代诠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5期39-40,共2页张涛 
“自强不息”作为古今常用的名言警句之一,集中体现了《周易》所推崇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传诵久远,影响至今。千百年来,“自强不息”不仅为历代学者所重,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恪守的精神信条,并不断展现出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名言警句 人格品质 自强不息 历代学者 与时俱进 《周易》 影响 仁人志士 
《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
《新华文摘》2021年第7期58-63,共6页张涛 
“自强不息”作为古今常用的名言警句之一,集中体现了《周易》所推崇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传诵久远,影响至今。千百年来,“自强不息”不仅为历代学者所重,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恪守的精神信条,并不断展现出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本文拟依...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名言警句 人格品质 自强不息 《周易》 学术研究 学科建设 历代学者 
《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被引量:6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44-53,共10页张涛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ZXA001)。
作为历经千百年的经典语句,《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自强不息”本意是以天道明人事,强调“天人合一”,诸子各家则藉此凸显其在个人品格建设方面的意义。汉唐时期,受儒家以及佛教、道教等不同学...
关键词:“自强不息” 《周易》 诠释 历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