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

作品数:17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王富慧李绍华蔡中华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主题:彝族夜郎彝语彝族文化夜郎文化更多>>
发文期刊:《职教论坛》《当代贵州》《民族论坛》《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彝语数词“十”的音变——以彝族东部方言区彝语为例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62-67,共6页吴勰 李绍华 
国家2019年度西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语言接触视角下的贵州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9XYY020。
当一个词与其他词搭配成新词时会发生不同的音变,这一现象称为语音“连音音变”,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早已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彝语数词“十”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证,基本音读以[tshe^(11)]和[tshe^(21)]为多,但是在与其他不同的数词...
关键词:彝族 东部方言彝语 数词“十”音变 文化解读 
贵州彝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现状及其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60-67,共8页吴勰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语言接触视角下的贵州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9XYY020。
通过采用问卷和访谈方法,调查贵州彝族大学生使用彝语、普通话和英语等语言情况及其对待语言态度,并概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通过定量研究表明,彝族大学生大部分都会几种语言,语言学习途径多样化,以使用普通话为主,彝语为次,英语较少使...
关键词:彝族大学生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语言能力 
从汉语“娘”和彝语乧[ni^(33)]看“家针”同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69-73,共5页李绍华 
从汉语"娘"和彝语乧[ni^(33)]之间的关系分析,考察"家"和"针"在特殊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内涵及其源流,进而考证二个民族的社会变迁,充分揭示和展现语言接触在古代社会民族关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汉语“娘” 彝语乧[ni33]   同构 
精准扶贫视野下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研究被引量:6
《职教论坛》2017年第10期74-77,共4页王坤 王俊 
2015年云南教育科学规划(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课题"云南省高校转型中教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编号:GJZ1523);主持人:王坤
职业技能培训是实施精准扶贫最有效的形式,是当前国际通行的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的主要方式。当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对贫困人口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各级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培训内容简单重复,群众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等。通...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 职业技能培训 扶贫 
面向信息处理的彝文搜集与规范整理研究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87-91,共5页吴勰 
2016年度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后期资助计划项目"基于彝文古籍文献的贵州传统彝文字符整理及其输入法软件开发研究"(项目编号HQ135-7)
基于彝语文前期研究成果和彝文古籍文献彝文字全面搜集整理,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对彝文字进行甄别、查重、筛选和规范整理,解决彝文信息技术开发的用字问题,是信息时代彝语文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
关键词:信息处理 彝文字符 搜集整理 规范化 
彝语“补思姑”与彝族“二月八”插花节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90-95,共6页李绍华 李开春 
彝语"补思姑"原指二月初八祭拜虫类神灵的宗教活动,后来演变为祭拜孕育生命"生育神"的宗教活动,在大姚昙华彝族地区演变为"二月八"插花节。从原始意到现代意经历了彝族原始宗教化、民俗化和汉化三个发展阶段,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揭示和...
关键词:彝族 彝语“补思姑” 二月八 插花节 文化变迁 
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语境的社会建构被引量:2
《民族论坛》2016年第8期54-57,共4页王俊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15BMZ039);贵州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基金项目"乌蒙山片区彝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15XRY026)阶段性成果
农业文化遗产语境建构的前提是农业文化遗产的存在,农业文化遗产秉持流动逻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语境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其中包括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间个人和集体的自觉建构,新中国成立至2002年间国家意志的...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语境 社会建构 
彝文文献政治思想探究
《民族论坛》2016年第8期58-61,81,共5页李绍华 李稷玺 
彝族政治体制是彝族独特的文化现象,君臣师匠奴"五位一体"是其治理模式,并伴随中国政治体制发展而演变,本文通过彝文文献解读,揭示其文化内涵,挖掘"资治通鉴"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彝族 文献 解读 政治体制 现代价值 
彝族史诗《支嘎阿鲁王》的人类学阐释被引量:1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王俊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5BMZ039;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整理和研究";项目编号:12JZD010;贵州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基金项目"乌蒙山区彝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5XRY026
基于格尔兹"意义"的相关逻辑,秉承人类学的"阐释"本质,对彝族史诗《支嘎阿鲁王》作一种更加宽泛的略带哲学思辨的文化探讨。其中涉及"阐释"的人类学前提,《支嘎阿鲁王》的神话片段和逻辑,以及《支嘎阿鲁王》二元文化隐喻等内容。
关键词:彝族 支嘎阿鲁王 人类学 阐释 
时光深处夜郎魂
《当代贵州》2012年第18期31-31,共1页蔡中华 
被誉为"万古桃源、千奇内蕴"的石阡县,是历代封建王朝实行羁縻政策、土司制度统治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自古就与夜郎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夜郎 羁縻政策 封建王朝 土司制度 文化存在 石阡县 历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