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品数:5458被引量:5443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胡大雷黄伟林张利群力之吴大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发文主题:《文选》文学诗歌小说文化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景观、情感与记忆:岭南骑楼地方感建构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3期134-144,共11页段祥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岭南骑楼文化与城市空间记忆研究”(19XSH001)。
骑楼不仅是一种特殊的岭南商业建筑形态,更是一个凝聚了岭南地方情感和文化记忆的建筑空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骑楼成为岭南地区人们怀旧、体验地方文化和追忆城市空间的城市景观。骑楼街道为“城市漫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凸显了人...
关键词:岭南骑楼 景观 情感 记忆 地方感 
记忆的责任:论巴恩斯《终结的感觉》中的记忆书写与伦理困境
《中国图书评论》2025年第4期44-53,共10页周丽秋 黄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研究”(13&ZD128);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巴恩斯小说中的东西方文明互鉴与共同体研究”(2025KY0061)的阶段性成果。
2011年获得英国“布克奖”的《终结的感觉》彰显了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对历史记忆的追溯和对现实世界伦理道德问题的探讨。巴恩斯以记忆为切口,以记忆书写重返人物所处的伦理环境,聚焦选择性记忆带来的伦理身份认同危机;并通过个体在面...
关键词:《终结的感觉》 朱利安·巴恩斯 记忆书写 伦理选择 
新神话主义电影对现代性危机的揭示与反思
《电影文学》2025年第7期67-73,共7页刘丝雨 董业尚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神话在当代中国艺术媒介中的价值转向研究”(项目编号:YCBZ2023069)阶段性成果。
西方社会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逐渐开始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从20世纪末期开始,人们针对现代性危机开启了文化寻根运动,派生出了围绕神话传统展开的新神话主义思潮,并迅速在电影领域引起共鸣,呈现出了诸多新神话主义...
关键词:新神话主义 新神话主义电影 社会反思 情感危机 
《木兰诗》材料来源与成诗考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67-72,237,共7页胡大雷 
与《李波小妹歌》直述时事不同,《木兰诗》以“木兰不知名”而为虚构性作品,所歌咏者皆有来自且具北方民族习俗意味。诗歌情节设置上,“从此替爷征”显示北方少数民族女性的担当精神;“不用尚书郎”是说木兰不做宫中女官;“出门看火伴”...
关键词:《木兰诗》 情节设置 意象 女性崇尚 英雄崇拜 
口传叙事中的中华文化符号及其当代传播——以毛南族为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20-29,153,共11页冯智明 张贝儿 
国家文化英才专项项目“南岭走廊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交融典型调查研究”(2021QNYC093)。
毛南族创世神话、神灵故事、风物传说等口传叙事中蕴含着诸如开天辟地、兄妹成婚、大神射日、三十六神灵谱系、一村一社等中华文化符号,以及与周边各民族同源共祖、守望相助的民族交往叙事,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记忆的集中体现,是在民族...
关键词:毛南族口传叙事 中华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传播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2期7-10,共4页张海燕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3JGB146)。
电子媒介是借助电子技术兴起的信息传播手段,业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文学理论”课程是梳理文学发展的历史源流、厘清概念内涵、剖析文学四要素关系、提升批评实践能力的基础课程。电子传播媒介与“文学理论”课程的深度融...
关键词:“文学理论”课程 电子媒介 批评实践 挑战与对策 
疾病与隐喻:徐小雅小说中的身体书写
《武陵学刊》2025年第2期124-130,共7页黄艺红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1JGZ110)。
徐小雅的小说注重通过对都市女性的身体与疾病书写,揭示人物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作者重视“身体”的表意功能,女性遭受的生理疾病如肥胖、牙病、乳癌、流产、双身等,均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隐喻内容。作品中客观物象在主体心理的映射,往往对...
关键词:徐小雅 疾病隐喻 身体书写 主体创伤 女性意识 
论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土佛教的对外交流
《文学与文化》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胡大雷 
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土佛教兴盛,多有与外境的佛教交流。一是中土佛教以创新性观念、寺院建设、与外道的论辩中建立起自信,这是中土佛教域外交流基础。二是中土佛教的西向传播,如吕光伐胡,左末城中图佛与菩萨,乃无胡貌;中土僧人著述以胡书...
关键词:西行求法 西向传播 佛教自信 
民国时期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回顾与设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5年第3期78-85,共8页邓哲雯 
民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现代化的肇始期与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小说史研究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出现了数量可观、质量较高的中国小说史专著,基本奠定了后世小说史研究的格局。民国时期小说史研究的成就,表现在小说史的整理与汇编、...
关键词:民国时期 小说史 小说史学 回顾 设想 
广西三月三文化漫谈
《当代广西》2025年第5期61-61,共1页黄伟林 
三月三的热烈与丰富,给人们一种感觉,广西人浪漫且快乐。这看法不能算错,但只是看到现象的表面。学者刘锡蕃认为:良将之谈战略,文豪之论辞章,宗教家之言上帝神佛,可谓信之笃而好之深矣,然而,他们对这些事物的笃信和深好,远不如广西各民...
关键词:三月三 刘锡 辞章 文化 唱歌 广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