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院

作品数:91被引量:14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居住行为乡村育儿居住空间建筑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园林》《住宅科技》《城市建筑》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承·借鉴·启发”教学模式在“中国园林专题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园林》2025年第4期129-137,共9页庄晓敏 杜波 
福建省线下一流课程“景观设计专题”(编号:闽教高〔2019〕23号);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高等教育资本(HEDCAP)导向下建筑类专业‘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FJJKBK22-217)。
设计对实现美丽中国梦意义重大且与社会建设紧密相连。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载体,对立德树人和专业发展建设极其关键。立足于课程思政语境,明确设计教育教学旨在依托专业知识传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程,达成知识与价值传递协同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传承·借鉴·启发 建筑类 设计教育 中国园林 课程思政 
解码专业植物基因,探寻课程融通之法——以工科建筑类专业植物类课程群的建设实践研究为例
《园林》2024年第9期125-131,共7页庄晓敏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高等教育资本(HEDCAP)导向下建筑类专业‘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FJJKBK22-217);2019年福建省线下一流课程《景观设计专题》(编号:闽教高[2019]23号);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国园林专题设计》(编号:厦大嘉教[2023]9号)。
课程群作为高校课程管理的一种方式,也是高校实现培养学生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工科建筑类院校的专业群中,植物类课程毋庸置疑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在建筑学、城乡规划两个专业中却不受重视。立足于新时代新工科背景,重新思考...
关键词:植物类 课程群 工科建筑类 融通 教学 
空间为媒:“五社联动”下的古厝活化与共治共享——以厦门田洋村“爱拼食堂”为例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25-35,共11页王梓晨 周晓彤 
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市社会科学院资助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项目(厦社科研[2024]D06号);2024年度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LX24313027)。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五社联动”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然而现有“五社联动”的研究多聚焦于治理主体的组织协作,鲜有对其治理场域的空间进行探索,尤其忽视对传统历史空间闲置困境与活化需求的应用研...
关键词:古厝活化 五社联动 社区治理 共治共享 
常规育种技术在培育景观设计植物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2024年第13期4419-4424,共6页曾金妹 谢晓东 
景观设计植物指的是那些被有意选择和安排用于园林和景观空间中的植物,景观设计性状指的是植物在视觉、触觉以及其他感官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在景观设计中被视为具有特定的美学和功能价值。常规育种技术作为植物遗传改良的传统手段,在...
关键词:常规育种技术 景观设计植物 景观设计性状 景观设计植物培育 环境适应性 可持续育种 
苏州市东山镇新潦与潦里水乡聚落滨水空间形态研究与辨析
《建筑与文化》2024年第6期95-97,共3页商滢 穆恩毅 詹明奇 钟振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2178035):《网络社会都会治理的联结与切断: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形构及其创新氛围塑造的策略性建议》。
长三角太湖流域水网形态类型丰富多样,也因此衍生出众多不同类型的滨水空间,而多样的滨水空间单元是构建水乡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湖流域水乡聚落地方性表达的基础之一,同样也是水乡文化与生活的载体。文章以苏州市东山镇新潦与潦里...
关键词:太湖流域 水乡聚落 滨水空间 形态学 
福建九龙江河口平原传统民居的朝向问题研究
《福建建筑》2024年第6期29-34,共6页罗彤卉 钟振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网络社会都会治理的连结与切断: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形构及其创新氛围塑造的策略性建议”(52178035);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流域整合规划视角下乡村污水系统的景观美化对策研究(FJ2023B084)。
以闽南地区传统民居为例,对比淮北平原以及太湖流域的聚落发现,传统上中国民居以“坐北朝南”为主要朝向的概念,实际上会依据民居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特征而转变。不同于淮北平原以“坐北朝南”为主要朝向,位于九龙江河口平原的研究区域,...
关键词:建筑朝向 传统民居 乡村聚落 九龙江河口平原 太湖流域 
AR技术与VR技术在红色历史建筑文化旅游传播中的应用——以厦门总工会为例被引量:3
《城市建筑》2024年第9期34-38,共5页谢昕彤 许清莉 洪晶莹 何昀舟 王歆程 李建晶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43);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T191082)。
目前,在国家重视发展文化事业的背景下,传统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对红色历史建筑进行宣传则是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有效措施。文章以AR技术为主,VR技术为辅,对以厦门总工会旧址为代表的厦门红色历史建筑的文化传播方...
关键词:红色历史建筑 AR技术 VR技术 文化旅游 
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浅析
《艺术家》2024年第4期24-26,共3页张晓辉 
美国水彩画家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以写实的面貌在世界水彩画领域获得好评。她的水彩静物画色彩丰富,光感强烈,塑造严谨却又不失画面的和谐,因此在国内外水彩竞赛中屡获殊荣。本文试分析佩吉·查鲁卡水彩静物画的特点,以期从中给读...
关键词:水彩静物画 水彩画家 伊利诺伊州 威斯康星州 学士学位 光感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乡土植物的文化意蕴与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中外建筑》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庄晓敏 杜波 
2021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FJ2021C1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3YJC760178)。
从文化生态学视阈下深入剖析乡土植物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总结当下乡土植物的应用现状,帮助人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乡土植物在“此时此地”的价值及其应用缺陷。辨析地域主义和文化生态两个层面的“乡土设计”,从质量耐久、功能持久、...
关键词:文化生态 乡土植物 文化意蕴 应用 
浅析保尔·杰克逊水彩画中的光感表现
《艺术家》2024年第3期10-12,共3页张晓辉 
美国水彩画家保尔·杰克逊的水彩画注重对画面光感的表达,无论是建筑题材、静物题材还是人物画题材,他的水彩画中的强烈光感氛围都给人们留下极深的印象。本文通过对保尔·杰克逊的水彩画进行梳理分析,以探索他在水彩画创作中独特的光...
关键词:水彩画 光感 杰克逊 人物画 保尔 建筑题材 梳理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