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本体

作品数:44被引量:7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聂欣如宫春洁黄文达梁明赵媛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东艺术》《东岳论丛》《艺术科技》《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电影评介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人工智能时代的影像本体之思:2024年中国电影研究与批评前沿评述
《电影评介》2025年第5期9-15,共7页张慧瑜 宋美琪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文艺作品质量提升为导向的数字时代文艺批评机制研究”(编号:21AZD053)阶段性成果。
本文回顾2024年中国电影的研究与批评,围绕数字技术变革、后人类思潮、电影真实观、跨文化交流四大主要议题展开评述。在技术变革浪潮中,学者们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VR等技术对电影创作及本体认知的双重影响;在后人类视角下,许多研究围...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后人类 现实主义 跨文化交流 
现实基底、革命想象与影像本体意识——唐纳的电影批评与理论研究
《电影评介》2024年第5期1-7,共7页丁亚平 张曼君 
20世纪30年代,党的“电影小组”和“影评人小组”在多位左翼电影人努力推动下成立。作为“影评人小组”的骨干成员,唐纳见解独到、笔锋犀利,发表了大量左翼电影文论,不仅满腔热情为创作鼓与呼,还抨击“软性电影论”者,为电影创作界树立...
关键词:左翼电影 影评人 电影批评 影像本体 西方电影理论 唐纳 软性电影论 创作界 
艺术的媒介与媒介的艺术:从影像本体的“破框”到艺术史书写的创新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23年第8期50-55,共6页马瑞青 陈洪 
2020年度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上海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战略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BCK006)阶段性成果。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静观到触感、气味及更多感官维度的转向,从院线长片到微短剧、竖屏剧等各类新的视听影像叙事表现、创作观念的实践突破,因媒介形式的更迭,当代影像艺术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样态。新媒介的介入、...
关键词:媒介形式 多元开放 新媒介 影像叙事 多感官 艺术呈现 艺术史 创作观念 
翻译与电影:俚语、方言、口音和多语言被引量:2
《电影评介》2022年第10期29-32,共4页Andreea Ema Stoian 
一、默片时代的字幕翻译与影像本体性.电影在诞生之初,被认为是影响力巨大的人类交流方式。这在默片时代是正确的,因为在引入插卡字幕之前,电影似乎没有必要进行翻译。被拍摄下来的影像可能包含着明显的文化符号,因此对原文化以外的观...
关键词:外国电影 影像本体 文化符号 默片 一幅画 字幕翻译 人类交流 
连续性、混杂性与超真实性:论数字电影的“合成现实主义”美学被引量:7
《电影评介》2021年第22期43-48,共6页廖晓宇 
在最直观的视觉层面上,数字时代的电影已经离上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写实”传统相去甚远了。奇观数字影像的风靡与热潮让抱有刻板坚守的电影写实美学落下帷幕,这种技术侵入的制作模式甚至令“电影”本身也面临去艺术化的危险。真正需要反...
关键词:数字电影 影像本体 数字合成 数字影像 复制性 混杂性 重新界定 现实主义 
历史索迹及其维度——新中国70年电影导演研究述论
《电影评介》2019年第20期38-43,共6页郝蕊 
1921年,陆洁在《影戏杂志》第一卷第一号的《宝石奇案》影片介绍中,第一次使用了"导演者乔治?马歇尔"的表述,自此"导演"一词被保留下来,其职能、重要性、核心地位也在随后的时代、技术、电影本体变迁中被逐渐确立,并成为观照电影创作、...
关键词:影像本体 电影本体 电影创作 电影导演 导演者 《影戏杂志》 影片介绍 研究述论 
数字化技术与电影被引量:2
《电影评介》2007年第22期90-91,共2页方兴 邱枫 
本文从电影的起源讲起,以电影的特效发展历程为经线,以影像本体论与唯特技论的争论为纬线,试图从中找出数字化技术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并且得出真正决定电影优秀与否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电影 数字特效 影像本体 数字思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