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静物

作品数:118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保平王宝成余岚程瑞杜善东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油画静物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美术文献》2023年第1期65-67,共3页马福利 
一直以来,情感在油画静物创作和欣赏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油画静物创作中,情感的投入使原静物有了生命。本文以几位代表性大师的油画静物作品为例,分析情感在油画静物创作中的重要性,并阐述笔者在油画静物创作中情感因素的运用与体现。
关键词:静物 油画创作 情感体现 
高校油画静物写生课程中的教学方法探究
《河北画报》2022年第20期238-240,共3页徐健 
高校油画静物写生课是油画基础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学习油画所谓的“第一道门槛”。通过油画静物写生,学生可以在学习油画的过程中充分地熟悉油画的材料及其特性,同时,不同的器物也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表现形体和不同的质感感...
关键词:高校 油画基础教学 油画静物写生 教学方法 
中西方艺术思维在油画静物中的体现——以莫兰迪《花》与常玉《白瓶内之海芋》为例被引量:2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2年第10期35-37,共3页冯静 
以对莫兰迪《花》与常玉的《白瓶内之海芋》的对比研究为基础,分析中西艺术思维在油画静物中的体现,从文化背景的异同,到绘画语言的对比研究,探析西方画家莫兰迪与东方画家常玉作品中思想内涵的契合点与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 艺术思维 莫兰迪 常玉 东方意蕴 
从物象到意象——关于“心境·物语——首届中国写意油画静物专题研究展”
《中国油画》2022年第3期41-67,共27页杨卫 
“心境·物语——首届中国写意油画静物专题研究展”是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继成功举办“写意油画年度展”“写意油画双年展”等一系列学术品牌展之后,推出的又一个专题展,旨在通过静物这个艺术题材,探讨写意油画的人文转换与空...
关键词:写意油画 当代艺术 物语 艺术题材 审美境界 空间叙事 物我两忘 静物 
油画静物教学方法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144-145,共2页徐丽丽 
油画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发展历史悠久。该文作者基于自身的油画静物教学经验,分析艺术教育工作者如何启发学生的油画静物创作思维。
关键词:油画静物 教学方法 创作思维 
莫兰迪静物作品的语言形式研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2年第1期76-78,共3页金禹含 胡玉森 
莫兰迪是20世纪欧洲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尤以静物作品最为著名。其静物作品因独特的构图形式、特有的色彩构成、高度凝练的造型备受人们关注。分析莫兰迪静物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研究其静物作品中的语言形式,从而更深...
关键词:莫兰迪 油画静物 绘画语言 语言形式 
寓情表意——2022首届中国写意油画静物专题研究展作品征集函
《中国油画》2021年第6期81-81,共1页 
静物,特指用作绘画对象的静止物体,如水果、鲜花、器物等。按此概念,隋唐至五代是以花卉为主的中国静物画产生并发展的重要时期。自宋元始,文人士族在静物画中贯注放逸抒怀与人格士气,这种寓情表意的绘画思想自此成熟并奠定为中国艺术...
关键词:静物画 绘画思想 作品征集 中国写意油画 表意 专题研究 
寓情表意--2022首届中国写意油画静物专题研究展作品征集函
《美术》2021年第11期155-155,共1页
静物,特指用作绘画对象的静止物体,如水果、鲜花、器物等。按此概念,隋唐至五代是以花卉为主的中国静物画产生并发展的重要时期。自宋元始,文人士族在静物画中贯注放逸抒怀与人格士气,这种寓情表意的绘画思想自此成熟并奠定为中国艺术...
关键词:静物画 绘画思想 作品征集 中国写意油画 表意 专题研究 
超写实油画静物浅析
《中国油画》2021年第4期81-81,共1页杨澍 
20世纪80年代末期,法国画家克劳德·伊维尔先生将超写实油画静物技法带入中国,笔者也曾以数年时间对其进行学习,本文即从工具和材料,绘制流程,技术细节等方面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超写实油画 技术细节 克劳德 静物 心得与体会 20世纪80年代末 
隐秘的氛围——乔尔乔·莫兰迪的绘画艺术
《文学少年》2021年第13期0041-0042,共2页吴嘉裕 
乔治·莫兰迪(1890-1964),意大利画家 , 终生定居在波洛尼亚。不同于传统静物的细致描绘,他企图还原对象自 身恒久不变的姿态。他的画面总是呈现出一种灰色调,散发着迷人的禅意。
关键词:莫兰迪 形而上画派 理念世界 油画静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