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MS7.1地震

作品数:17被引量:16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祁生文刘春玲常中华周晓成杜建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震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地球物理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实际地形对2010年玉树MS7.1地震动力学破裂过程及地震动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地震学报》2021年第1期57-72,共16页王铭锋 李一琼 俞言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405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QJB19B04)联合资助。
基于震源动力学模型,采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了水平自由地表及实际地形条件下2010年玉树MS7.1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及相应的地面地震动,获取了断层面上的破裂传播过程、最终滑移量分布及峰值地面速度分布,讨论了实际地形对玉树地震破...
关键词:震源动力学破裂 超剪切破裂 起伏地形 强地面地震动 曲线网格有限差分 
基于GPS观测研究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震后地壳形变特征及其机制被引量:11
《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第12期4570-4583,共14页孟国杰 苏小宁 徐婉桢 任金卫 杨永林 Nikolay V.Shestakov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004,41461164004);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5DFR21100,2010DFB20190);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科学考察(021066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点项目(2014IES010102);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项目(14-08-01-05_m)联合资助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甘孜—玉树地震带,在震后7~10天内,我们快速建立了由15个GPS测站组成的跨地震破裂带观测剖面,包括1个连续站,3个半连续站和11个流动站,对所有站进行了240多天的观测,获取了该次地...
关键词:玉树7.1级地震 震后形变 构造活动 余震活动 震后余滑 
2010年青海玉树M_s7.1地震序列ETAS模型参数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
《地震工程学报》2016年第4期609-615,623,共8页余娜 蒋长胜 马玉虎 
2016年度震情跟踪定向任务(2016010133);青海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2013-Z-710)
采用时间序列的"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最大似然法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_S7.1地震序列的参数进行了估计。为考察其结果的稳定性,设定不同的截止震级和不同的拟合截止时间分别进行序列参数估算。选用截止震级M_C=M_L1.5对玉树M...
关键词:玉树MS7.1地震 余震 地震序列 ETAS模型 
基于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建筑物成像几何结构的震害特征分析被引量:6
《地震学报》2016年第2期272-282,329,共11页崔丽萍 王晓青 窦爱霞 金鼎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4046)资助
传统的利用震后单幅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对建筑物的震害特征分析大多基于街区范围,很少基于其成像几何结构.本文基于高分辨率SAR影像上的建筑物成像几何结构,分析了建筑物单体的震害特点,建立了利用距离向线性灰度累加的方法提取规则...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SAR) 遥感 玉树MS7.1地震 建筑物 成像几何结构 
2010年玉树Ms7.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特征研究被引量:1
《高原地震》2015年第A12期41-46,共6页袁伏全 谢庆和 周海生 
2015年青海省地震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5B01)
以静止卫星热红外相当黑体亮温为数据源(2005~2011年),应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地震前相对功率谱比值出现明显增强,特征周期为13天。异常沿北东方向扩展,大致与该区域甘孜—玉树断裂带...
关键词:玉树MS7.1地震 热红外辐射 功率谱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同震破裂、余震分布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被引量:9
《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第11期3800-3810,共11页邵志刚 马宏生 张浪平 黄建平 闻学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4040,41104069,41274124)资助
针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MS7.1地震,本文利用InSAR数据给出同震视线向位移确定出的发震断层空间展布,并以该同震位移为约束反演得到主震和最大余震的同震位错分布.结果表明,主震同震位错发生在东玉树断裂,最大余震同震位错发生在西玉...
关键词:玉树MS7 1地震 同震位错 余震 地震构造 
基于MODIS数据探讨玉树Ms7.1地震前后温度变化被引量:3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年第B08期25-27,共3页解杨春 龚平 熊宗龙 
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为例,用MODIS L1B反演玉树地震短临时期的温度变化。与往年的平均温度相比,在3月20日—4月18日出现比较高的温度,表明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存在温度异常。从反演的热红外图像中发现,在临震前2~5天,震中处...
关键词:卫星遥感 地震 地面温度 青海玉树 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玉树7.1级地震余震重新定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5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年第4期5-9,14,共6页刘巧霞 沙成宁 杨卓欣 段永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40002);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青年基金项目(XH12067Y);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科技论著201101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10-04-14—12-31日发生的玉树地震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表明:余震分布区随时间发生转移,与应力增长区变化有关。余震分布呈现空间非均匀性,隆宝两侧的余震在密集程度、分布带宽度以及震源深度上均存在差异。...
关键词:玉树MS7.1地震 重新定位 双差地震定位法 余震分布 发震构造 
玉树M_S7.1地震时空破裂过程及与地表破裂带的对应关系被引量:4
《西北地震学报》2012年第1期23-28,共6页刘白云 袁道阳 陈继锋 牛延平 
国家自然基金(40872132);兰州地震研究所青年地震科学基金(201005);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论著编号:LC2012009
根据IRIS全球地震台网15个台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P波资料,用远场体波地震图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方式,研究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震源破裂,并与震后调查地表破裂带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在总体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从...
关键词:玉树MS7.1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地表破裂带 对应关系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前后大气物理化学遥感信息被引量:20
《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第7期787-794,共8页崔月菊 杜建国 陈志 李静 谢超 周晓成 刘雷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玉树地震应急项目和一般项目)(编号:02092436)资助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反演了地表温度、水汽、CO总量和CH4体积分数的时空变化,讨论了这种变化与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 7.1地震以及地震断裂带的关系。利用MODIS L1B数据反演的玉树地震前后的温度数据表明,在主震前亮温和地表温...
关键词:卫星遥感 地震 MODIS AIRS 青海省玉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