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批评

作品数:127被引量:41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聂珍钊车凤成何伟亚贺根民周睿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夏志清、夏济安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确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黄杉 郑家建 
夏志清、夏济安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立了影响深远的范式。夏志清取法美国“新批评”学派,形成了以文本为中心的道德批评模式;夏济安则有意突破文学内部与外部的界限,引入政治、思想史、精神分析等视角以呈现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种...
关键词:夏志清 夏济安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左翼文学 道德批评 精神分析法 
论朱熹的道德批评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以朱熹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的评价为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28-139,共12页邵明珍 
道德批评是朱熹文学批评的重要特征,其中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两组著名作家的评判最为典型。他以“忠节”观念作为评价作家及其作品的首要准绳,一揄扬一贬斥,在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两组作...
关键词:朱熹 屈原 扬雄 陶渊明 王维 道德批评 
爱的异化与自我价值的迷失——道德批评视域下的《第一炉香》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1期154-156,共3页陈昕微 
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1943年她因《沉香屑——第一炉香》而一举成名。《第一炉香》讲述的是一个上海女学生葛薇龙,为了留在香港求学,委身在姑妈梁太太家帮她交际应酬,最后被金钱和爱情所诱惑,一步步堕落,成为梁...
关键词:《第一炉香》 张爱玲 道德批评 自我认同 
真实与理智:从《〈玉梨魂〉新论》中看夏志清的治学特点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1年第8期124-127,共4页王文宇 
夏志清的论述中呈现出“真实”与“理智”两个鲜明的特点。前者根植于道德视野(moral vision),蕴含了其位于道德外围的清晰思考。后者通过其抒情传统得以最大程度的外化,在对文学史的重新书写中发掘本土固有的现代性。二者在夏氏的论述...
关键词:夏志清 《玉梨魂》新论 道德批评 感伤言情 
“怨刺”观念源流辨析——兼论古典诗学中的道德批评传统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8期248-254,共7页夏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6YJA751029)
先秦时期'怨'与'刺'是两个独立概念,到汉代二者并用,'怨刺'观念正式形成。'怨刺'观念的形成有丰富的文化、理论和社会现实基础,先秦时期以《诗》陈抒'怀抱'和用《诗》'谏上'的传统是其重要的文化基础,当时政教失序、世风衰败、社会凋敝...
关键词:怨刺 《诗》 变风 变雅 道德批评 
道德批评视角下《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形象探析
《神州》2019年第16期3-3,共1页刘艳萍 
《金锁记》中的世界充满着人生的苍凉和世事的凉薄,曹七巧在伦理选择与伦理身份追求过程中,在对“情”与“钱”的追求而不得过程中不断异化,并将这不幸的命运变本加厉地施于自己儿女身上,造成了两代人的悲剧。本文试图在道德批评视角下...
关键词:道德批评 曹七巧 异化 原欲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26期119-119,共1页程新炜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大量的文学批判引入中国,中国文学也向世界性方向发展。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以其独特的视角得到了文人学士的广泛关注。将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进行比较,定会使更多的文学爱好者相继而来,投身于此项研究...
关键词:文学 伦理学批评 道德批评 
浅议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
《当代旅游》2017年第5期75-75,共1页袁绮 
文学往往可以借助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为广大群众展示作者最为真实的内心世界,在进行表达的环节中也可以借助不同的写作手法更有效的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充分实现对地域和个人文学素养的展现。文学伦理学批评和道德批评是进行文学创作最...
关键词:文学 伦理学批评 道德批评 
朱熹《楚辞后语》的编选原则与研究特点
《铜仁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21-26,共6页谢君 
中华女子学院2016年度校级立项课题(KY2016-04004)
《楚辞后语》是朱熹的一部未完稿,体现了朱熹的楚辞学思想。入选《楚辞后语》的作品,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与屈原作品存在精神情感上的一致性;其次要与屈原作品无心冥会,而非刻意模仿;另外,还须符合义理、指意深切、有补于世。《楚辞...
关键词:朱熹 《楚辞后语》 编选原则 研究特点 道德批评 
清代云南诗歌批评中的审美批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17-122,共6页李潇云 
云南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4RC006)
清代云南诗歌批评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是诉诸于审美直觉的判断,二是诉诸于日常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判断。前者主要是直觉判断,表现在以"真"为美、以"清"为美、以"中和"为美的审美批评原则上;后者则包括对日常生活中诗人道德品行的判断...
关键词:清代 诗歌 审美批评 道德批评   中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