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雅

作品数:99被引量:11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马银琴付华傅道彬周薇姚玉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黄淮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宣王中兴与王官诗学的裂变
《保山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82-87,共6页李鹏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魏佛教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8AZW006);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中国经学诗学史”(项目编号:GXXT-2021-045);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汉末瘟疫对政治、文学的影响”(项目编号:2022AH052404)。
《大小雅》中存有大量周宣王朝诗,这与宣王中兴有关。“雅中之颂”“‘变雅’作矣”两组感情色彩迥异的诗同时存在于诗文本中,是宣王时期政治社会生态的折射。宣王朝诗文本的编辑活动,以服务礼乐仪式为目的,但客观上导致了诗歌讽谏功能...
关键词:宣王中兴 雅中之颂 “变雅”作矣 王官诗学 
《诗经》里的成语:我思古人 实获我心
《走进孔子(中英文)》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周春健 
经典原文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成语讲解《诗经》学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叫“风雅正变”,意思...
关键词:绿衣黄里 《诗经》学 变风 变雅 雅诗 我思 政治清明 成语 
引述与转写:从《诗经》“先民有言”“人亦有言”看西周后期的雅诗创作
《文史知识》2024年第11期93-98,共6页李辉 
2022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周代‘诗教'与《诗经》经典化研究”(22WXC008)阶段性成果之一。
西周后期王道衰微,礼乐崩坏,为典礼用乐特制的仪式乐歌开始消歇,代之而起的是讽刺时政的“变雅”作品。变雅讽刺诗不仅在内容、功能上与雅颂正声大异其趣,更在诗乐创作机制、诗乐观念上体现出诸多新变。这一点可以从相关诗篇“先民有言...
关键词:讽刺诗 创作机制 变雅 诗乐 《诗经》 仪式乐歌 雅诗 新变 
“吟咏情性”与清初性情诗学的批评转向
《江海学刊》2024年第4期243-254,共12页朱志远 
性情是中国诗学的元理论概念,来源于汉儒《诗大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诗教新阐说,以“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标准来规范王道熄灭时在下一级的个体诗学变风变雅之作。性情作为专指术语遂蕴含情与礼义的双重意蕴,主张“以性节情”,情...
关键词:性情 吟咏情性 变风变雅 唐宋诗之争 抒情传统 
中国早期“诗”的“歌化”与“歌”的“诗化”
《文学遗产》2024年第3期29-41,共13页马银琴 
“歌”偏重于表达欢悦之情,是其颂赞性形成的基础。西周早期的礼乐文化建设,又突出了仪式颂赞乐歌的合乐性。早期的“诗”则为讽谏而产生,因警蒙的讽诵被纳入《诗》。从公卿列士的讽谏之“诗”,到乐官蒙讽诵的“变雅”,就是“诗”通过...
关键词:歌诗仪式 乐歌 变雅 
吟咏情性的宗旨与变风变雅的传统被引量:1
《长江学术》2024年第2期38-54,共17页钱志熙 
《毛诗·大序》在其整体抒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吟咏情性”之说,用来解释变风变雅。《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变风、变雅之上。虽然历代王朝雅颂继承《诗经》的雅颂传统,诗人们也提倡正风正雅,但是中国古代文人诗史的主流为变风变...
关键词:吟咏情性 正风正雅 变风变雅 王朝雅颂 文人诗史 
变革前奏曲:西周晚期历史再评价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33-47,173,共16页江林昌 周博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春秋战国卷”;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专项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项目编号:23ZDXYKT01)。
长期以来,中国历史学教科书都把周代分为西周与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并认为西周晚期的腐朽没落才导致春秋战国的出现。事实上,西周晚期不是腐朽没落,而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要求社会变革的新动态。这一新动态,是春...
关键词:西周晚期 厉王“革典” 宣王“料民” 变风变雅 
变雅歌诗的谲谏形态与抒情走向
《湘南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张世衡 
首都师范大学2023年研究生高水平学术创新项目“变雅歌诗的谲谏形态与抒情走向”(2023gxc056)。
谲谏的核心和原则是不直言君王过失,含蓄委婉并不是其唯一形态。变雅歌诗呈现出怨刺与劝谏主体相分离以及怨刺与劝谏对象相分离两种谲谏形态。西周末年礼乐制度的更迭,使得尺度不一的书写共存,而变雅歌诗的多元风貌,表明谲谏在言谏制度...
关键词:谲谏 “变雅”时代 怨刺 劝谏 礼乐制度 
由正及变:清代桐城麻溪姚氏诗歌之诗史意义被引量:1
《中国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106-115,共10页温世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桐城麻溪姚氏家族与清诗发展嬗变研究”(17BZW117)的阶段性成果。
桐城麻溪姚氏家族是有清一代典型的文学世家。在麻溪姚氏家族中以诗名世者甚夥,他们实际也成为推动桐城诗派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清代诗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麻溪姚氏诗歌创作保持着家族基因的存续绵延,显示出雅正根深的特点。不过,受时代...
关键词:清诗 桐城麻溪姚氏家族诗歌 正风正雅 变风变雅 诗史意义 
论刘基诗中变风变雅精神的源流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1-3,共3页张卫红 
刘基诗歌中表现出的变风变雅精神,是对诗歌“美刺风戒”的自觉继承。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他“人生情死非男儿,但得马革可裹尸”个人政治追求的抒发中;另一方面,隐含在他“清泉素石堪乘兴,欲买扁舟过此生”个人文学创作的...
关键词:变风变雅 诗歌 刘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