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之争

作品数:114被引量:9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郭前孔高磊赵娜唐芸芸贺严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济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发蒙”到“情辞”:作为批评方法的日本江户“诗语”
《国外文学》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何振 
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日本江户时期‘唐宋诗之争’及其对日本汉文学的推进研究”(项目编号:22YJCZH051)的阶段性成果。
日本江户诗语文献与诗坛唐宋诗之争呈现双向互动的态势,不同诗派有意通过“诗语”规范初学者的学诗途径、创作风格,“诗语”从最基础的“发蒙之道”上升到“肩随艺文之选”的高度,诗语文献也由基础的实用性转向明确的诗学导向性。然而,...
关键词:诗语 唐宋诗之争 审美趣味 本土化 
“吟咏情性”与清初性情诗学的批评转向
《江海学刊》2024年第4期243-254,共12页朱志远 
性情是中国诗学的元理论概念,来源于汉儒《诗大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诗教新阐说,以“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标准来规范王道熄灭时在下一级的个体诗学变风变雅之作。性情作为专指术语遂蕴含情与礼义的双重意蕴,主张“以性节情”,情...
关键词:性情 吟咏情性 变风变雅 唐宋诗之争 抒情传统 
乾嘉时期“李杜韩苏”并称的诗学考察——以清诗话为视角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8期36-42,共7页上官锐浩 
诗人并称自汉魏六朝以降便是品藻诗风相近诗人的重要范式之一。自宋代至清初关于唐宋诗及其代表作家一直存有争论。清代乾嘉时期关于李、杜、韩、苏并称四大家的诗学批评在诗话中方兴未艾,这一方面是宋诗地位的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是乾嘉...
关键词:乾嘉时期 唐宋诗之争 并称 李杜韩苏 
朝鲜文人金泽荣的近代中韩旧体诗坛观察与诗歌理论
《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201-212,共12页杨雪 
南京大学“毓秀青年学者计划”资助阶段性成果。
朝鲜末期著名文人金泽荣近距离观察了近代中韩两国旧体诗坛,对两国诗坛盛行的宋诗创作风气俚俗诡怪、愁苦琐细的流弊深为不满,具有欲扭转诗坛风尚,重振盛唐诗正统的雄心。在唐宋诗之争趋于调和的诗坛背景下,金泽荣并未正面树立学唐的主...
关键词:金泽荣 晚清民国旧体诗 中韩汉诗交流 唐宋诗之争 王士禛 
论施闰章唐宋诗观念的转变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236-249,共14页庞晚婧 
作为清初诗坛唐宋之争的重要参与者,施闰章理学家的身份立场使他长期在唐宋诗之争中坚持以是否反映“性情”为诗歌评价的核心要素,试图以之消弭创作的时代对立,并在以唐诗为最高标杆的前提下,提倡诗歌新变,坚持唐宋诗的源流关系,为宋诗...
关键词:施闰章 唐宋诗之争 性情 
唐宋诗之争的最后交锋:卷菱湖《宋百家绝句》的编选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1期92-104,共13页杨理论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南宋三大家’日本江户时代接受与变异研究”(18SKB042)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WU2209245、SWU1909215)
江户后期诗坛,为了对抗园古文辞派因明学唐的伪唐诗,山本北山倡导清新性灵的宋诗,并选定宋三大家作为代表,宗宋诗派连续三次编选刊行宋三大家七绝。受此影响,宗尚唐诗的卷菱湖将选诗目光扩展到了宋代七绝,编选《宋百家绝句》。是书卷首...
关键词:江户诗坛 卷菱湖 宋诗七绝 《宋百家绝句》 唐宋诗之争 
尊唐抑宋:韩国汉文小说《云英传》中的诗学观
《东疆学刊》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朴哲希 李英子 
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韩国古典诗学中的“李杜优劣论”研究》,项目编号:L22BWW004。
《云英传》创作于朝鲜半岛“唐宋诗之争”愈演愈烈的历史背景之下。这一时期,带有尊唐抑宋特点的诗歌理论体系在李睟光、许筠等众多文人大力推动下业已形成。受此影响,《云英传》自然也以盛唐诗为诗歌的最高审美典范。在诗学理论与小说...
关键词:《云英传》 《唐宋八家诗选》 “唐宋诗之争” 韩国诗论 
叶燮诗歌与唐宋诗之争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汪超 王昊 
叶燮是清初诗坛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他交游广泛,与唐宋诗派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叶燮在《原诗》中为宋诗张目,提升了宋诗之地位。另一方面,他在理论上又力求兼取唐宋。只是,他的兼取并非平等,在许多地方仍透露出其偏向宋诗的立场...
关键词:叶燮 唐宋诗 创作实践 诗歌风格 
唐宋诗歌花肉互喻关系的书写流变与后世接受——以苏轼《定惠院海棠》为中心
《南海学刊》2023年第6期126-136,共11页周玮璞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23169)。
与传统以花喻人的手法不同,中唐以降古典诗歌出现了以人喻花,特别是以肉红喻花的反向应用,并在宋代蔚然成风。苏轼《定惠院海棠》中“红映肉”之喻,广为后世诗人接受仿写,并在唱和与品评中不断经典化。但“红映肉”在清代却因尖新俚俗...
关键词:以人喻花 苏轼 红映肉 唐宋诗之争 
文体递变:钱钟书的文体史观念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86-94,共9页任竞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日韩诗话的文体史料与文体观念”(19FZWB042)。
文体史观念是钱钟书文体学思想和文学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文体史料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诗文各体原出五经”的文体源流论、“艺事之体随时代而异”的文体发展观、“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的唐宋诗体之争三个方面。其特征...
关键词:钱钟书 文体史观念 文原五经 唐宋诗之争 管锥编 谈艺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