谲谏

作品数:48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祝秀权马兰州刘洪仁李国平董梅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古典文学知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管子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二十世纪《诗经》学之一瞥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9期59-64,共6页王长华 赵棚鸽 
经学是中国两千多年政治、文化的根基,它层累地建构并完整、绵延性地承载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其中《诗经》因具备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温柔敦厚、主文谲谏以及美刺等价值功能,而历代传颂不衰。进入20世纪,经学被彻底...
关键词:《诗经》学 《诗三百》 主文谲谏 温柔敦厚 美刺 价值形态 早期形态 中国典籍 
变雅歌诗的谲谏形态与抒情走向
《湘南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张世衡 
首都师范大学2023年研究生高水平学术创新项目“变雅歌诗的谲谏形态与抒情走向”(2023gxc056)。
谲谏的核心和原则是不直言君王过失,含蓄委婉并不是其唯一形态。变雅歌诗呈现出怨刺与劝谏主体相分离以及怨刺与劝谏对象相分离两种谲谏形态。西周末年礼乐制度的更迭,使得尺度不一的书写共存,而变雅歌诗的多元风貌,表明谲谏在言谏制度...
关键词:谲谏 “变雅”时代 怨刺 劝谏 礼乐制度 
论“春秋赋诗”之“赋”的诗学话语方式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105-111,共7页李鹏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魏佛教诗学研究”(18AZW006);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中国经学诗学史”(GXXT-2021-045);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汉末瘟疫对政治、文学的影响”(2022AH052404)。
“赋”字出现伊始即含有制度性色彩,衍生于宗庙献诗的“春秋赋诗”活动则继承了这种制度性和礼仪性。“赋诗”作为外交或论政的重要途径,产生出一整套言说方式,并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主文谲谏”的功能表达、“断章取义”的内...
关键词:春秋赋诗 宗庙献诗 主文谲谏 断章取义 引譬连类 
古优戏与谲谏
《文史知识》2022年第8期63-67,共5页孙华娟 
古优戏中偶有议政,其重要性虽不可高估,但在诡辞谲诈的手段下也时见劝谕动机。儒家士人偏好的“讽谏”与优戏谲谏不无重合之处,都是委婉曲折,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只是士人的讽谏,表演性和娱乐性不如优戏突出。宫廷优戏对御作俳,...
关键词:讽谏 优戏 谲谏 表演性 委婉曲折 晋献公 娱乐性 
“话疗”与“梦疗”:论汉赋中的治疗主题与祛疾机理被引量:1
《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期47-57,共11页丁涵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表演及文体综论”(项目编号:20AZW00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古代文学援医入文的传统源远流长。其中,赋体文学里出现的大量“赋疗”现象尤其值得注意。汉赋能够表述复杂的医治主题并发挥良好的祛病功效,与这一文体专属的主旨特征和表达模式密不可分:辞赋之“主文谲谏”所对应的“话疗”,以言...
关键词:文学与医疗 “话疗”与“梦疗” “主文谲谏” “体物写志” 
论先秦讽谏文中的隐谲与顺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01-104,共4页陈雪军 
201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古代接受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YCBZ2017032);中国古代读者接受理论研究系列论文;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资助项目(GXKT202102)。
讽谏文作为一种向君上进言并具有规劝性质的文体样式,因以君王为言说对象而使其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蕴含着浓厚的君王接受思想。论文从创作动因、有效形式和隐含心理三方面剖析先秦讽谏文中蕴含的心理因素和读者接受意识。以期更深...
关键词:讽谏文 隐语谲谏 君王读者 宜顺勿逆 
颜延之《赭白马赋》作年、主旨考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107-114,共8页李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ZW045)。
由于《文选》李善注本与五臣注本的歧错,《赭白马赋》作年存在着淆乱,进而影响对其主旨的解读。通过细绎元嘉政局、《文选》次文要窍及赋文本,可以推定此赋当作于元嘉十八年(441)刘义康集团覆灭而文帝重掌大权之时,主旨乃形塑文帝威仪...
关键词:赭白马赋 作年 主旨 谲谏 
论“主文谲谏”到“秉笔直书”——从《诗经》到《春秋》创作观念的转变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年第10期89-91,共3页吴艺华 
成熟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诗三百”作为西周王朝礼乐制度下的产物,其在编集过程中的重要原则之一,便是“主文谲谏”。而随着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的到来,同样作为朝廷命书的《春秋》,创作观念已经变为了“秉笔直书”,从“言之者无罪,闻...
关键词:主文谲谏 秉笔直书 《诗经》 《春秋》 创作观念 
《郑风·清人》诗旨考辨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2-17,共6页曹阳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春秋赋诗的文学精神与文化认同研究(2019TS097)。
历代对《清人》诗旨的解读众说纷纭,有“刺文公”“刺高克”“刺清人”“郑人惜师”“美高克”“美清人”等观点:在防卫狄人入侵之后,郑文公弃师,清邑士兵溃逃,高克奔陈.这一背景下被创作的《清人》应是一首“下以刺上”的谲谏诗,讥刺...
关键词:《清人》 诗旨 谲谏 
《郑风·将仲子》“刺庄公”说的解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年第6期56-58,62,共4页文艺菲 
《将仲子》一诗的主旨解读,历代观点无一不围绕《诗序》中所提“刺庄公”而展开,可见其重要性。此说在后世亦衍生出了不同解读观点,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淡出研究视野,但其所传达出的诗歌文化意义却仍然值得关注。本文首先对《将仲子》...
关键词:《将仲子》 “刺庄公” 谲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